身体总是这疼那疼,可是去综合医院反复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原因,时间、金钱花了不少,心情也大受影响。这时要注意了,这并非什么现代医学查不出的“怪病”,很可能是患了情绪病,要尽快去精神专科医院接受检查。
在综合医院查不出的莫名疼痛
61岁的王女士对医生说:“我全身疼好多年了,但左查右查查不出是什么病,是别的医院建议我来你们这里。”
她的疼痛有多年了,近几年加重。丈夫在30年前就因病去世了,王女士独自带大3个儿子,不叫苦不叫累,一直是孩子心中坚强的妈妈。现在孩子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娶妻生子,照理她可以过上轻松自在的生活,却患上了一种“怪病”:常常一阵阵地觉得身上疼痛难忍,有时是胃痛,有时是心口痛,有时是肌肉或皮肤痛,而且疼法也不一样,有时候如同刀绞,有时候又如同烧灼。
问诊发现,王女士的疼痛在她丈夫去世时就开始出现了。当时她正生着一场大病,身体很痛,却不得不放弃休息与治疗,强撑病体处理事务。由于身体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所以后来这疼痛一直伴随着她。只不过起初不严重,加之家庭负担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医院看病,现在闲下来后,反而严重了。
为了摆脱疼痛的折磨,10多年来王女士四处求医,综合医院去了几十家,每次医生见她疼得那么厉害,都建议她马上住院,怀疑有肿瘤。她平均每年住3次院,反复做各种检查,只发现一些小问题,却没查出什么怪病让她如此疼痛。后来有医生建议她看精神科,认为她可能有一些心理问题需要解决。
躯体疼痛是焦虑症常见症状
果然,在综合医院查不出结果的难题,在精神专科医生眼中一点都不奇怪:王女士的疼痛其实是焦虑症。身体一疼痛,她就非常紧张、焦虑,而情绪一焦虑、紧张,她的疼痛也就越厉害。这两种难受的感觉互相影响,让她痛苦不堪。此外,王女士还有抑郁、失眠等问题。
一般人很难把“疼痛”与“焦虑”或“抑郁”联系在一起,因此出现躯体疼痛后,往往去综合医院反复求诊。其实,疼痛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一个很常见的身体症状。
焦虑症和抑郁症均有两组症状。一组是心理症状,焦虑表现为紧张、担心多、莫名的恐惧、对未来的忧虑等,抑郁表现为心情不好、开心不起来、自卑、自责、自我评价低等。一组是躯体症状,常见的有心慌、胸闷、睡眠差、乏力、身体不明原因的疼痛等。曾有报道指出,65%的抑郁病人都伴有不痛程度的躯体疼痛。
如何识别躯体疾病导致的疼痛与焦虑、抑郁伴发的疼痛症状?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判断。
1、疼痛的部位并不固定,并且往往伴发多个系统的躯体不适症状。
2、疼痛往往伴随着隐匿的焦虑、抑郁情绪,疼痛与情绪的发生、发展、消长是平行的,即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越重,疼痛越重,反之亦然。
3、在综合医院检查,没有查出可导致疼痛的器质性疾病。
可见,王女士是典型的焦虑症伴发躯体疼痛。
她的焦虑与多年压抑有关
王女士的焦虑从何而来?当年因大病引起的、没有得到完全恢复的躯体疼痛,只是一个诱因,而且与疼痛一样,她的焦虑与丈夫的英年早逝有关。丈夫去世后,王女士“变了一个人”。以前她非常外向,爱跳舞唱歌,丈夫也很优秀,家庭很幸福,所以丈夫亡故让她觉得“天塌了下来”,看着刚懂事的3个孩子,不知道如何挑起生活的重担,心中非常惊慌、焦虑。而当时整个社会风气比较保守,家中长辈教育她:你现在一个人了,最好不要去外面,免得被人说是非。所以她从30多岁时就开始封闭自己,与外界很少接触,放弃了再婚的念头,对孩子既慈爱又严格,生活再苦也咬牙坚持。看上去她一团和气,其实心中压抑了很多情绪和感受,但从不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来。
孩子长大后都离开家乡,她也被接到深圳居住,孩子有时间就去看她。独居的生活非常清闲,以往被强忍着的疼痛与焦虑感益发明显。
从性格上看,王女士很急躁、要强,做事追求完美。不过,遇到让她急躁的事情后,她从不愿在外人面前表露,而是告诫自己不要生气、发免影响不好,但回家后她就找保姆发火。
这些因素对王女士影响很大,她住院后哪怕是与男病友说话,还是表现得很不自在,很紧张。其实是焦虑导致了她的疼痛。
而疼痛则成了她的生活伴侣。一直以来,疼痛让王女士有了寄托,而不用面对内心真正的需求,假如疼痛离开她,她反而会不习惯。再则,疼痛让她获得了孩子的关心,因为孩子也会因她的疼痛而经常来看望她。“所以疼痛对王女士是有好处的,疼痛可以帮到她。”梁杰指出,这是一种“继发获益”。
对症治疗疼痛不再
治病当治本,要缓解这类疼痛,一定要求助于精神病专科医院或心理卫生专业机构。
研究显示,80.3%的疼痛病人都是先去综合医院就诊,尤以去内科最多,其中又有88.68%的病人被误诊为躯体疾病,反复治疗无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医疗资源,而这些病人在停用躯体疾病药物后,抗抑郁治疗的有效率可达到89.4%。
王女士住院后,接受了抗焦虑治疗,并接受放松训练、心理治疗,两三个月后,她的焦虑大部分缓解,疼痛则完全消失了,这让她非常惊喜。而且住院后身边有医生、护士、病友,环境与以前独居时有很大不同,加上情绪的改善,她的注意力逐渐转移,不再只关注自己的焦虑与疼痛,开始愿意与人沟通,参加病友间的一些活动,并重新找回以前的兴趣、爱好,走上了康复的道路。
出院后虽然还是独居,但注意不要回到原来的封闭状态,一定要多与家人、邻居沟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