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常见的瓣膜病,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无症状期,一旦出现症状,则预后非常差。尤以瓣膜钙化造成的狭窄多见,危害更大。长期以来,外科手术瓣膜置换一直是有症状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仍然有大量患者由于瓣膜病变过于严重,高龄以及多种合并症,包括左心室功能的减退、肺动脉高压、肾功能不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丧失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在这种经背景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出现开创了瓣膜病治疗的新时代。
该技术在2004年首次应用于人体,2007年获得欧洲CE认证,目前全球有27个国家200个心脏中心在开展这项技术,共完成了超过5万例患者的主动脉瓣置换的介入治疗。结果表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是可行的,由于进行TAVI手术的多为高风险患者,对病人选择与术前准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患者的选择,目前尚没有指南规定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适应症,但欧洲心胸外科协会、欧洲心血管协会、欧洲心血管介入协会曾达成共识,推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主要用于风险较高而且不适宜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目前的临床研究所选择的病例也多为70岁以上、瓣膜面积≤0. 6 cm2 /m-2、NYHA分级≥2 级、具有多重高危疾病, EuroScore (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死亡危险评估大于20%、或对传统瓣膜置换术有禁忌证的患者。
对于术前准备,心脏外科、老年医学、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合作在术前患者筛选中具有重要作用。术前筛选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涉及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程度的评估、临床表现的评估、外科手术风险的评估、TAVI治疗的可行性评估、筛除TAVI / CoreValve治疗的禁忌症以及高危患者等。因此术前检查除了常规的肝肾功能、凝血等指标的检查,更重要的是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左室及大血管造影;CTA等评价手术路径的可行性及瓣膜支架的规格尺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介入心脏病学经验的积累,有关TAVI 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主动脉瓣置换的材料、器械及手术操作方法的改进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并且已经取得重点突破。我国的该项技术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跟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我国AVS患者众多,亟待TAVI的进一步发展。TAVI的技术日趋成熟,并发症发生率日益下降,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可行性和一定的疗效,多中心的远期预后观察结果更值得期待。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也必将有更多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获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