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75岁的杨阿姨平静的躺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的病床上,等待接受球扩式心脏主动脉瓣腔内微创置换术。对于杨阿姨来说,这台手术来的太及时了。
“不管我在做什么,胸一闷就不行了,整个人就要倒下去了。”提到自己发病时的样子,杨阿姨脸上的皱纹全部挤作一团。“等开刀前的那段时间真的不行了,感觉自己已经半入黄土,真怕一个不留神就‘去’了!现在好了,终于等到‘重生手术’了!”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景在平
杨阿姨到底得了什么病,怎么会这么难受?为什么她会将此称作“重生手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疾病:心脏主动脉瓣狭窄。
一扇难启的心门
“主动脉瓣”是心脏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它位于心脏左心室的出口,就像一扇门一样一开一关,心脏里的血液可以通过这扇门流向全身,为内脏提供营养。一旦这扇门开关坏了,只能开条缝隙,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心门”里面“憋死”,“心门”外面“饿死”――心脏里的血液出不去,脏器也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氧而衰竭。这种疾病就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可能因为其他疾病或者先天缺陷引起,但大多还是由于主动脉瓣自身的老化导致的。就像茶杯会因为泡茶次数多而出现茶垢一样,主动脉瓣的瓣叶也会随着年龄上升而逐渐钙化、纤维化,最终导致瓣膜的狭窄。这是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表现,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中。
主动脉瓣狭窄是有分级的。健康主动脉瓣的瓣口面积应该不小于3.0平方厘米,当其缩减至1.5平方厘米时就属于轻度狭窄了;1.0平方厘米属于中度狭窄;当其<1.0平方厘米时就是重度狭窄。< span="">
一段艰辛的病史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其低下,因为“心门”打不开,血液出不去,病人会出现全身缺血的各种症状。“吃不了,动不了,呼吸不了,睡不了,只能坐着等死了!” 杨阿姨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的痛苦。首先胃口变的极差。“吃饭就好像吞沙粒一样,吃菜就像嚼抹布,端来的汤喝起来跟刷锅水一样”;其次是疲乏虚弱。“动不了啊,一动就眼前发黑,有的时候还会晕倒”;最后是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劳累后诱发其他疾病。“晚上根本没法睡觉,一躺下就觉得一口气吸不上来,要‘断气’了。有一次下楼倒垃圾稍微多走两步,还送进医院,说是肺水肿”;除此以外,患者还会受到心绞痛、四肢发紫、消瘦等各种由于缺血引起的症状。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一年死亡率高达50%,两个患者一年内就有一位离世。“太难受了,感觉自己的生命在一点点的消失,自己也都慢慢的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主动脉瓣狭窄一般死于急性心衰、冠状动脉急性缺血、脑动脉急性缺血等次生灾害,这类死亡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甚至有些患者得到明确诊断后,正在犹豫是否要接受手术治疗时,就不幸逝世。
一种先进的疗法
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已经成为“鸡肋”,只有尽早手术才能彻底治愈。传统的手术治疗是人工瓣膜替换,手术需要打开胸腔,让心脏停止跳动,剪掉病变的主动脉瓣,再缝上人工的瓣膜。其创口之长、风险之大、并发症之多、死亡率之高,是大部分老年患者无法耐受的,许多患者甚至在手术过程中就挺不过去了。
近年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医疗团队努力探索,终于创新地完成了“球扩式心脏主动脉瓣腔内微创置换术”,使微创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有了很大的突破。与传统手术不同之处在于,该手术只需在病人大腿根部附近做一个1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利用穿刺针、导管,经由血管通路,将一个可折叠的“人工主动脉瓣”运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并将其固定,使之替代病变主动脉瓣开始工作。其优势显而易见:创伤小、不开胸、心脏不停跳、病人恢复快(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并发症少,特别适合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老年病人,这也正是“腔内微创”的意义所在。
在接受了微创手术之后,75岁的杨阿姨终于能躺在床上踏踏实实地睡觉了。“好像重新活过来了,以前晚上睡觉只能坐着,半睡半醒,睡比不睡更辛苦。”杨阿姨感慨地说。
现如今,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已经完成了17例微创手术,这也是国内目前仅有的17例手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医生的努力下,手术成功率高达100%,杨阿姨正是那幸运的第17位病人。该手术在国际上已被肯定为治疗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此文发表于2016年3月3日健康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