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胃镜检查结果常常见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报告,临床上该病有逐渐增多趋势。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和十二指肠液,通过逆入幽门,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改变。主要表现无特异性,常为上腹部的饱胀不适,或灼热,或胀痛,可伴有泛酸,嗳气,烧心,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甚至消瘦或出血。解剖变异的胃大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不应列入讨论。胆汁原本从十二指肠降部乳头流出,如果降部以下没有堵塞,就该直接流入空肠,帮助人体消化。
什么原因会使胆汁逆流而上呢?现代医学认为与这些原因有关:与胃肠蠕动不协调,包括十二指肠逆蠕动、幽门功能不全、胆汁成分改变等有一定的关系,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可导致胆道系统功能障碍,有可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础。应该说这胆囊、胆道、十二指肠、幽门、胃、空肠等等器官的相互协调运动很复杂,很难说清楚。
诊断以胃镜下见胆汁液为诊断依据。治疗上以对症为主,以抑制胃酸、冲和胃液来保护胃黏膜,同时促进胃肠蠕动,往往疗效欠佳。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本病多与情绪有关,由于各种压力太大,或思虑过多,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治疗以调节情绪为主,配予各种疏肝理气的方法,往往收到很好的疗效。疏肝理气的方法很多,包括穴位按摩、推拿、刮痧、针、灸、埋线、中药等等。可多吃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也可以喝一些花茶如,玫瑰花、茉莉花、菊花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