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技术在医学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针状电极射频在疼痛科则形成了专科特色性的应用。这不仅得益于疼痛科医师掌控射频穿刺技术的娴熟,也因为其在医疗实践中的领悟力。
在最初的半月神经节标准射频治疗三叉神经(II和III支)痛以后,2004年发展出来针状电极经安全三角进入责任椎间盘治疗盘源性腰痛和椎间盘膨出性的脊神经根刺激症状(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类型),之后又发展出来针状电极工作端刺入突出椎间盘髓核内的靶点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与此同时相应的颈椎间盘射频治疗也得到发展。同时,脊神经节和脊神经根(干)射频热凝也在国内疼痛会议上有报告。这是射频技术在疼痛科的第一次大范围普及应用。
2007年脉冲射频的概念引入国内,三叉神经半月节脉冲射频治疗温度在42℃到60℃之间都有报告和实际应用,而疗效从效果不明确到一次治疗维持1到6年同时不像标准射频那样常有面部麻木感觉副作用,这些治疗观察都有报告。脉冲射频不仅在三叉神经痛上有了很好的施展,在脊神经等更多神经的射频治疗上提供了新思维。
由于较大的椎间盘膨出和突出,以及较明显的黑盘中高信号区(HIZ)导致的重度盘源性腰痛需要足够范围(体量)的射频热凝区域,双极水冷射频介绍到国内并在一些特定地区范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之2008年,双针射频被发掘出来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所有国内销售的针状电极射频都加入了双极射频的功能。双极射频有单极刺激测温调温和双极同时和分开刺激测温调温等不同模式,以及偶电极模式。
双针双极射频在上述需要足够范围的射频热凝体量指标上虽逊于双极水冷射频但是明显好于单针射频。双极射频除了应用于几乎所有盘源性腰痛和颈型颈椎病外,还被用来治疗椎旁肿瘤引起的脊神经挤压浸犯疼痛、骶髂关节痛、大的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代替银质针用于骨骼肌附着点的松解和进行肌筋膜激痛点的消除治疗。
双极射频还在颈胸腰交感神经射频和脊神经节射频与脉冲射频治疗中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原因是对脊神经正常的位置变异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对缓解颈椎(间盘)源性,胸椎(间盘)源性和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缓解相关节段的带状疱疹神经痛,缓解脊神经区域的肿瘤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和盆腔痛上都取得较好至很好的效果。
三叉神经第二支收集面颊内侧区域感觉的分支出现的神经痛,在卵圆孔穿刺时直针不容易企及。疼痛科医师采用既有的弯针穿刺技术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些疼痛科医师经过对局部解剖的深入研究找到了经眶达到第二支和经圆孔达到第二支近根区的新路径解决了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时射频难以治疗的问题。
在脊神经射频用于治疗躯干部位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启示下,半月节射频加注射技术用于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也被应用并证明效果经常是奇迹般的。三叉神经第一支的疼痛也从射频治疗禁忌症转为有条件的射频治疗适应症,好发于第一支的头面部带状疱疹亦因此受益成为相对可以治愈的疾病。这在疼痛诊疗发展史上应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个主要禁忌证成为历史。
针状电极射频在疼痛科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鼓楼医院疼痛科的医师采用电极刺激脊髓损伤瘫痪的远端脊神经可以缓解脊髓损伤疼痛和改善知觉,虽然很微小但是是肯定的。
在颅脑和颈椎磁共振检查的提示下采用脑膜支神经射频和颈椎间盘射频颈椎脊神经后支射频配合责任肌肉注射肉毒毒素预防和显著减轻慢性头痛(chronic migraine)和每日头痛(chronic daily headache)患者的头痛。
TNF-α等因子在强脊炎骨关节滑膜破坏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将这些因子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研发出了TNF-α抑制剂(如依那西普)等生物制剂,成为治疗强脊炎的新方法。但价格昂贵。年花费达到近十万元。疼痛科医师考虑是否可以通过射频作用改变强脊炎患者对TNF-α等因子敏感的关节滑膜免疫特性,从而避开TNF-α等因子的持续攻击,使患者的脊柱关节和骶髂关节不再疼痛也不再竹节样改变进而避免脊柱强直性改变。经过十多个患者最长五年的观察,疗效是肯定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