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消化道全程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均可能因各种原因出血。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病因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病变如畸形、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也可因全身系统性的病变如血液病、缺氧、感染、低温等引起。
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全身情况也有关系。
诊断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难点在于出血的病因和部位的诊断。
1、新生儿出血的量和部位判断 结合出血的方式,全身表现,治疗过程中的体征变化等可以判断是否继续出血或恶化,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
2、病因判断根据出血的伴随症状和原发病的有无初步判断,如新生儿缺氧缺血、重症肺炎、寒冷刺激的有无,有无伴随胆汁性呕吐、有无重症感染、有无腹胀等进行分析原因。
3、特殊诊断方法 包括X线摄片、消化道造影、内镜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鉴别诊断
1.应激性溃疡 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常见的高危因素有: 胎儿宫内窘迫及出生时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重症肺炎和重症感染、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硬肿和休克等。出血以胃黏膜广泛出血为主,量较大。
2.新生儿出血症 是指新生儿出生2―5天内,因暂时性凝血障碍而引起的自然出血。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以及肠道内缺乏正常菌群,使肠道维生素K合成不足所致。补充维生素K并对症治疗可以治愈。
3、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目前认为感染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以腹胀、腹泻、呕吐和便血为主要表现,感染中毒症状严重,重者常并发败血症、休克、腹膜炎、肠穿孔等。X线平片检查可见肠道普遍胀气、肠管外形僵硬、肠壁囊样积气、门静脉积气等特征征象。近年认为超声检查对门静脉积气、肝内血管积气、腹腔积液、气腹等都比X线敏感,已经成为本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4、肥厚性幽门狭窄
本病出血量不多,多见于足月儿,男女之比4:1。呕吐始于生后第二周左右,呕吐呈持续性、进行性,逐渐发展为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水和奶块,量多,有酸臭味。当呕吐严重致胃粘膜损伤出血时,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腹部检查可见到明显的胃型和胃蠕动波,在右肋缘下腹直肌外侧可触橄榄大小的坚硬肿物,为肥厚的幽门括约肌。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大、胃排空时间延长、幽门部呈典型的鸟嘴样改变及狭窄而延长的幽门管。超声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肥厚的幽门括约肌,诊断的标准为幽门肌厚度超过4mm或幽门管的长度超过14mm即可诊断。
5、食道裂孔疝
它是一种先天性膈肌发育缺陷,使部分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食管裂孔疝分为食管裂孔滑动疝、食管旁疝和混合型。85%患儿生后第一周内出现呕吐,10%在生后6周内发病。立位时不吐,卧位时呕吐明显,可呈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乳汁,可含有棕色或咖啡色血液。食管旁疝可发生胃溃疡,偶尔可以出现胃坏死,需要急诊手术处理。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钡餐发现膈上胃泡影或胃粘膜影可以诊断。
6、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一般在生后3~5天开始呕吐,呕吐可为间歇性,时轻时重,呕吐物为乳汁,含有胆汁,生后有胎便排出。如发生胃肠道出血,提示肠扭转坏死,继之可出现肠穿孔和腹膜炎,腹膜刺激征阳性,中毒性休克等。X线立位片可见胃和十二指肠扩张,有双泡征,空肠、回肠内少气或无气,钡灌肠显示大部分结肠位于左腹部,盲肠位于左上腹或中腹即可确诊。
7、胃扭转 可分为器官轴型扭转和系膜轴型扭转,以器官轴型多见,以呕吐咖啡样物为主要出血表现,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钡餐发现胃黏膜交叉分布,可以诊断。
8、 美克尔憩室 美克尔憩室是由于胚胎时期卵黄管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卵黄管回肠端闭合不全即形成美克尔憩室,属于回肠末端的真性憩室,多位于末端回肠100cm以内的肠系膜对侧缘。憩室常存在异位胃黏膜、胰腺组织和十二指肠黏膜,可以发生炎症出血,以大量血便为主。99m锝-闪烁扫描和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多在2岁以内发病,但新生儿期罕见。
9、肠套叠 以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肿块、呕吐为主要表现,超声检查发现同心圆征和套筒征,X线灌肠发现杯口影可以诊断,新生儿少见。
治疗
1、常规治疗应该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基础上积极对症止血,包括禁食减轻胃肠刺激,应用维生素K1、甲氰咪呱、凝血酶、立止血等药物,必要时可输血。
2、病因治疗包括减少应激因素,手术纠正消化道畸形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