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是以患儿头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疾病,又名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简称肌性斜颈,以右侧较为多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是因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而血液循行受阻,引起该肌缺血性肌纤维变性;或因分娩时胎位不正,胎儿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而导致斜颈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气血逆乱,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是肌性斜颈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患儿出生后,或出生1~2周内,颈部一侧可发现椭圆形或条索状肿块(有的经半年左右,肿块会自行消失),患儿头部向患侧偏斜、前倾,颜面部旋向健侧。当患儿颈部向健侧转动时,肿块突出明显。以后肿块逐渐挛缩紧张,硬度增高,呈硬橡皮或软骨样,头部歪斜也日见明显,活动受限。在较大的患儿中,甚至出现头颅和面部两侧不对称,颜面健侧大而患侧小。如长期不治,颈椎可凸向健侧,甚至胸椎也可有代偿性侧弯,病情轻的患儿,不发生挛缩。
治疗方法:
1、患儿仰卧床边,推拿者坐于床前椅子上,一手托住患儿颈枕部,另一手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按揉颈部肿块,约5分钟,按揉时可用滑石粉在患处作介质,防止损伤皮肤。
2、用拇指与食、中二指轻柔地提拿患侧肿块3~5次,再用拇、食指分向理抹、弹拨患处筋腱10~15次,以利伸长、放松。
3、一手压住患侧肩部,托头颈之手将患儿头向健侧扳动,相对用力加大患侧耳与肩之间的距离。每次可连续作20次左右。
4、一手托患儿头颈部,一手扶下颌体部,在稍向上牵引的力度下,将患儿下颌转向患侧,头偏向健侧。每次可连续作10次左右。
5、最后用拇指在肿块处轻轻揉摩3~5分钟。
用扳颈法时宜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切不可骤然暴力而超出正常生理限度。
注意事项:
1、家长平时可用热毛巾热敷患儿颈部,每天热敷1到2次。
2、患儿睡眠时可用沙枕固定,平时注意使其头向患侧转动,以助矫正畸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