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内外多种物质保持一定的敏感性(sensibility),是人体免疫系统职责所在,我们的机体每天会面临微生物、异物(食物/药物/粉尘/尘螨)、肿瘤细胞等外来因素的挑战,但它们通常被机体免疫系统悄悄消灭了,所以完善的免疫功能使我们机体免于传染病、肿瘤的困扰。
过敏(hypersensitivity),也即过度(hyper-)敏感(sensitivity),在人群中非常普遍。由于体内外物质的多样性,我们的免疫系统不能充分区分哪些对机体有害有益,偶尔会对一些外来物或变异物,发生了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临床出现了皮疹、瘙痒、打喷嚏、腹泻、哮喘等诸多不适。因此,每个人一生之中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过敏现象。好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由于我们自身强大的免疫识别机制、免疫调节机制,使这些异常的过敏反应不至于太持久、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也很小。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这一名称源于西方现代医学,在这里,特应性(atopic)指的就是患者具有该病的遗传易感性,也即该类患者人体免疫系统有基因层面的某些缺陷,导致与常人相比,机体免疫系统容易对体内外(本来该耐受的)多种因素产生了异常的免疫应答,对接触到的、食入的、吸入的或者体内的多种物质产生高水平的免疫反应,在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多种皮肤损害,同时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再通俗点讲,特应性皮炎患者免疫系统处于易激惹状态,同一个家庭中多个成员起居、饮食、所接触的物质大致类似,只有特应性皮炎患者由于自身的免疫缺陷导致疾病的发生。
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在社会高经济阶层的发病率似乎更高,早在30年前就有有国外学者提出该病的卫生假说:幼年时期过于注重卫生,似乎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有诱导作用。
特应性皮炎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常在夜间受热或者洗涤后加重。皮肤较常人干燥,特别在寒冷季节,四肢首先出现鳞屑,反复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搔抓,导致皮肤变厚,呈皮革样,加重瘙痒,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实验室检查常可看到血中IgE水平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对数种过敏原呈阳性。病情可持续数年数十年,严重时,可形成周身红斑脱屑,又称红皮病,需要住院治疗,以缓解病情。
由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与患者过敏素质(体质)有关,因此,目前缺乏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需要长期、全方位综合防治。由于该类患者普遍存在皮肤干燥失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对环境中多种刺激物质及微生物高度易感,因此经常、规律使用润肤保湿剂成为国内外首先推荐的治疗方法;对于局限的红斑、丘疹性损害依皮损部位可以选用中、弱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药膏外涂,对于顽固的皮革样皮损,需要强效超强效激素短期内外涂;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话也可外用他克莫司等非激素类抗炎药;对于皮损较为广泛的患者,可采用UVB等光疗;当然,对于严重的红皮病型患者,需要住院系统用甲氨喋呤、环孢素等免疫制剂治疗。
对于患者的日常护理,需要注意的是,家里少放花草、少养宠物,保持室内通风采光,消除室螨;平时穿棉制内衣;沐浴时尽量不用洗涤用品;避免酒、海鲜、牛羊肉、笋、腌制品、洋葱等刺激饮食;适当喝酸奶,调整肠道菌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