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1、急性肠套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
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回盲部解剖因素
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 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产生痉挛,使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而引起肠套叠。
(5)遗传因素 有些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6)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 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2、慢性复发性肠套叠
多见于年长儿及成人,其发生原因常与肠道存在气质型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肠管器质病变常见有肠息肉、憩室、重复畸形、紫癜血肿、肿瘤及结核等。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病理原因多为小肠套叠进入大肠,也有小肠套入小肠或大肠套入大肠。患儿年龄多为4月到1岁,也有年长儿,症状多为阵发性哭吵,呕吐,拒奶,或有血便如果酱样,一般没有发热。病因多为腹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断奶或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小儿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就要警惕肠套叠可能,最好立即去医院就诊,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腹部扪诊或B超CT,即可明确有无肠套叠。
一旦确诊,一般先行空气灌肠,即通过肛管向结肠注入高压空气,通过气压使得套入肠管回复正常。如果肠套叠发病时间过长,灌肠失败或出现肠道大量出血,则需要手术治疗。肠套叠发生突然,如果家长有该病常识,及时就诊并治疗,预后良好;若延误治疗,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则患儿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死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