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得不到充分治疗是普遍现象,致使世界上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每年全世界接受抗癌治疗的成年人和儿童中50%有疼痛,在癌痛的患者中50%为中至重度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0%有疼痛。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220余万,每年在治患者600万以上,癌症死亡160万,其中50%~61%的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每天忍受癌症疼痛者也有100万以上,癌症所致的疼痛及伴随的抑郁,使生活质量下降,所以癌痛治疗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癌症疼痛
癌症病人的疼痛比较复杂。WHO将之分为:
①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的;
②和肿瘤相关但不是直接引起的;
③由肿瘤治疗引起的;
④和肿瘤无关的疼痛。调查结果表明以上几类分别占78.2%、6%、8.2% 和7.2%,并有6.7%的病人是由两种以上原因引起的。不言而喻,对于①、②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抗肿瘤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疼痛缓解,所以应当是抗肿瘤加止痛治疗;而对③、④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则需进行止痛和其他有关的辅助治疗。
在此,我们也不能忽视有些病人自身因素可能也是导致或加重疼痛的原因。例如病人敏感、焦虑以及临终前的失望恐惧会导致疼痛阈降低等。
表1 癌症疼痛的分类和处理
分类 / 范例 所占比例 主要处理
肿瘤侵犯骨骼
侵犯或压迫神经组织
空腔器官梗阻或
实体器官管道梗阻
血管阻塞或受侵
黏膜溃疡或受侵
肿瘤副综合征
由活动障碍引起的疼痛
(褥疮,便秘,大肠或膀胱痉挛)
其他(如治疗后的幻肢痛)
3、由治疗或诊断步骤引起的 10%~20% 止痛、对症处理
骨髓穿剌,活检,腰椎穿剌
手术后疼痛
放疗或化疗后疼痛
(如黏膜炎,周围神经损伤,
无感染性坏死)
4、与肿瘤或治疗无关的疼痛 <10% 止痛
关节炎,风湿,痛风等
疼痛的定义与疼痛程度的评估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无疑这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而且也是令人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上的感受。
尽管疼痛是主观感受,但必须对疼痛强度进行量化评估,2005 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按照疼痛强度将疼痛分为1~3、4~6、≥7。疼痛程度评价亦可采用VRS标准,根据病人主诉疼痛的程度分为4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一般不影响睡眠,基本可以正常生活;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止痛药,睡眠受干扰。
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麻醉性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烦躁、易怒等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疼痛规范治疗
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单纯使用止痛药物,如果应用正确,可使90%癌症患者疼痛得到满意控制。疼痛规范治疗原则包括:有效消除疼痛;限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是遵循三阶梯治疗原则。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途径的优点是简单、方便、经济、不依赖他人,活动不受限。尤其是阿片类药物,适当地口服用药极少产生精神依赖性(成瘾性)或身体依赖性(<1%)。这是因为癌症病人所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不是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口服吗啡不符合吸毒者的需求和效果。
2、按阶梯给药:就是在对癌痛的性质和原因作出正确评价后,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原因适当地选择相应的镇痛剂,即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主要应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如消炎痛、芬必得、阿司匹林、强痛定、扑热息痛、氨酚待因、达宁等;若为中度疼痛则应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双氯芬酸钠、曲马多、克洛曲片(主要成份为眼镜蛇毒素、盐酸曲马多和布洛芬)、新癀片(肿节风、三七、牛黄、珍珠粉等组成)等;
若为重度疼痛则应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美施康定、奥施康定、芬太尼透皮制剂、美菲康、美沙酮等。
目前癌痛治疗有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由于药物治疗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方式,故被称为“疼痛治疗的主流”。使用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能使多数患者达到有效的镇痛。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并非仅仅适用于癌症终末期患者,而是适用于癌痛过程的每个阶段,使强效阿片类药物应用于相对早期的癌痛成为可能。
常选用的辅助药物有:抗抑郁药物(常用的有三环类药物,如阿米替林、去甲丙米嗪和去甲替林等)。可选用
①喜普妙20mg,每日1次;
②赛乐特20mg,每日1次;
③氟西丁20mg,每日1次;
④博乐欣25 mg,每日2次;
⑤阿米替林25~50mg,每晚1次。抑郁情绪的改善将有助于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及新型抗惊厥药加巴喷丁),治疗神经损伤性疼痛有效。
总之,当前国内的几十种新型镇痛药,各具特点,基本能够满足各种病人的需要。
表1 三阶梯止痛方法
阶 梯 药 物 治 疗
轻度疼痛 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中度疼痛 弱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重度疼痛 强阿片类±非阿片类止痛药±辅助药物
3、按时给药: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时”给药(3~6小时给药一次),而不是“按需”给药,即只在疼痛时给药。治疗过程中如遇到患者疼痛未能缓解甚至加剧,应增加单次给药剂量,而不应增加给药次数。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所需药物强度和剂量也最低。
4、用药个体化:即应注意具体病人的实际疗效。止痛药剂量应当根据病人的需要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而不应对药量控制过严,导致用药不足。
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心理、精神问题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晚期患者的抑郁与疼痛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疼痛越严重的癌症病人,其心身症状往往也越严重。可见疼痛体验是心―身复合产物,在处理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时,除药物等治疗措施之外,亦应重视心理因素的干预与抗抑郁焦虑治疗,可增加镇痛效果。
对于难治性疼痛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植入式自控药物输注泵止痛治疗效果好,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较明显。有的病人可以通过神经阻滞止痛,主要适用于局部性疼痛。
神经阻滞是指在末梢的脑脊髓神经节、脑脊髓神经、交感神经节等神经内或其附近注入药物。常用的为局麻药及神经破坏药,如利多卡因、乙醇、酚及高渗盐水等使一定的神经破坏而起止痛作用。近年来射频神经毁损术用于癌痛治疗获得良好效果,为少数难治性癌痛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案”能够缓解大多数癌性疼痛,但对于严格按照“三阶梯方案”治疗而效果不佳的疼痛,可以选用其他一些侵入性的治疗手段,如神经破坏性治疗、患者自控镇痛、脑室内给药等。自控镇痛可经硬膜外腔、静脉、皮下或神经干等途径用药,前三种常用。
脑室给药方法是近年来新兴起来的治疗癌痛的方法,具有疗效肯定、用药量小、止痛时间久等特点,效果理想。众所周知,人脑的第三脑室周围存在着丰富的吗啡受体,这种受体与吗啡结合可以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
哪些人适合脑室给药:
①癌症晚期,三阶梯止痛无效者。
②广泛转移癌症。
③头颈部肿瘤侵犯颅底者。
脑室内注射吗啡的剂量可以先从最小剂量开始,随着病人需要,止痛药量逐渐增加,但最好不要超过60mg/天。硫酸吗啡的浓度也要逐渐提高。在病人白天活动期间,一般每天注射1次即可达到疗效。
关注疼痛,关爱患者
相信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疼痛必须得到有效的缓解,人们已把疼痛提到人权的高度来认识,医务工作者要把疼痛治疗提高到象对待疾病治疗一样的高度来认识。2001年悉尼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研讨会发出了“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的呼吁。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明确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在第九届世界疼痛大会上提出了“疼痛是一种疾病,而不仅仅是一种症状”的新观念,疼痛不仅仅是症状,也可能本身就是疾病。同时指出:疼痛是同等于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的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与癌痛治疗的意义远远超出疼痛减轻本身,它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享受娱乐、使其在家庭和社会发挥正常职能。
因此,根据专家建议设立“关注疼痛日,关爱疼痛患者”。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以更好地普及疼痛知识。中国疼痛学会将2004年10月11~17日定为第一个“中国镇痛周”,其宣传主题是“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从而加速提高中国疼痛治疗水平。
控制疼痛是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来为患者解除疼痛;控制疼痛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在我国为真正实现WHO提出的“到2000年让癌症病人不痛”与“让患者免除疼痛”的战略目标相差甚远,广大医务工作者任重道远,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