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还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至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很有把握的实现乙肝表面抗原的阴转或血清转换(HBsAg→HBsAb,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病毒的彻底清除)。当然有部分患者经过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可以实现上述目标,这其中包括很小一部分年轻的e 抗原阳性(通常所说的大三阳)慢乙肝患者,也包括极少数年龄相对偏大的e抗原阴性(小三阳)慢乙肝患者;还有一部分病人在经历了漫长的疾病进程,甚至于病情已经发展到肝硬化、肝癌阶段,自发的实现了表面抗原的阴转或血清转换(HBsAg→HBsAb),但此时病情已接近或达到终末期,患者从病毒清除中所获得的收益已经微乎其微。因此,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尽最大努力从疾病早期开始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比彻底清除病毒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乙肝病毒是慢乙肝发病的根源,抗病毒是慢乙肝治疗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适当的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可以将慢乙肝阻止在肝硬化阶段之前并防止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不同的患者因诸多条件的不同对抗病毒治疗反应也不同,所以能够实现的抗病毒治疗的目标也会有所差异。目前,国际上将抗病毒治疗的终点确定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不论e 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慢乙肝患者,HBsAg的消失或血清转换(伴或不伴HBsAb的出现),意味着理想目标的实现。如果能达此终点,就可以使生化指标(主要是肝功)持久复常、炎症坏死减轻或消失,纤维化进展停止甚至逆转。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也明显的降低。
第二个层次是满意的治疗终点:e 抗原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实现HBeAg的血清转换(HBeAg→HBeAb)。抗病毒治疗可以加快和促进HBeAg的血清转换的实现,血清转换的发生可以持久的降低HBVDNA水平,减轻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减少和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大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实现这一目标的年龄对病情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外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40岁以前实现这一目标更有助于改善预后。
第三个层次是基本的治疗终点:对于未能实现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患者和HBeAg阴性患者,采用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保持HBVDNA始终在不可检测水平即为基本的治疗终点。血清中HBVDNA水平是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如果将HBVDNA水平控制在104copies/ml以内就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三个不同层次的终点要求的目标不同,实现的难易程度不同,但三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最大限度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治久安。有人将三个终点作了精辟、生动的总结:基本的治疗终点不太满意(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抗病毒治疗);满意的治疗终点不太理想(HBeAg血清转换后有可能重新转阳,也可以发生病毒变异转化为HBeAg阴性的慢乙肝);理想的治疗终点很难实现(能实现HBsAg的消失和转换的患者毕竟是少数)。但是对于多数的患者来说,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合适的药物,采取积极地态度进行抗病毒治疗无论达到哪一个层次的治疗终点总会得大于失、利大于弊。实际上对慢乙肝患者来说最好的终点就是通过适当的治疗和监测实现有尊严、有质量、有价值、无期限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