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骨科自2004年6月―2006年10月应用自制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42例56个椎体,其中男性14例,女性28例,年龄55~69岁,平均63.4岁,骨质疏松度Ⅰ度10例,Ⅱ18度例,Ⅲ度14例。56个椎体中T9椎体5个,T10椎体7个,T11椎体8个,T12椎体10个,L1椎体8个,L2椎体7个,L3椎体5个,L4椎体6个。42例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背痛,术前经查体并结合影像学表现确诊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椎体后壁完整,无椎管占位。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胸骨剑突以上及耻骨联合以下用软垫垫离床面30cm,腹部悬空,使脊柱呈后伸位,以矫正压缩骨折的后凸畸形。调整C型臂X光机的投照方向,透视下确定病椎和椎弓根方向及位置、穿刺点及方向:穿刺点应位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左侧10点钟右侧2点钟位置,穿刺针与矢状面的夹角基本恒定为10~15°,与冠状面的夹角依骨折的形态而定。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透视下将4mm的工作穿刺针经椎弓根刺入椎体,拔出针芯后工作通道末端要进入后壁2~3mm,更换3.5mm的骨钻沿工作通道进入距椎体前板3~4mm及距前壁15mm的位置;拔出骨钻,植入气囊,用加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入球囊内,使球囊缓慢扩张,在X光机侧位动态监视下矫正压缩骨折畸形,若是上终板塌陷,则将气囊内注入孔开口朝向上终板方向;
若是下终板塌陷,则将气囊内注入孔开口朝向下终板方向,若是椎体中间塌陷,则将气囊内注入孔开口朝向上终板方向扩张后,再将气囊内注入孔开口朝向下终板方向再一次扩张,开始加压达50psi即可有抬高椎体作用,直到成形达到终点,最大气囊可达220psi,并产生一个椭圆形的腔隙;
当囊腔膨胀达到椎体塌陷终板抬升复位满意后,放出造影剂,移出气囊,通过套管将骨水泥在糊状时灌注到椎体内部的囊腔内,注射过程在侧位C型臂X光机密切监视下进行,一旦发现骨水泥渗漏,则立即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凝固后,再摄脊柱正侧位X光片复查;拨出套管,缝合伤口,观察10min,生命体征平稳即可结束手术。
2、结果
42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55min,失血量平均15ml,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2.0~4.6ml,平均3.6ml。术后行X光摄片和CT扫描检查,骨水泥充盈率>50%,均无发生骨水泥渗漏。42例病人中40例获得随访6~15个月,平均12个月,无一例再次发生椎体压缩。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VAS评分由术前8.6±0.8分降至术后1.7±0.5分,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本组病例术前大部分(42/56)为楔形压缩骨折,椎体前壁和中间压缩比较明显,术后椎体前壁、中间高度明显恢复,分别由术前平均17.87mm、13.56mm恢复至平均20.32mm、21.14mm;后壁高度没有显著性变化 ,经统计学处理,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壁和中间高度压缩率(Lee方法[1])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后壁高度压缩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平均18.1°矫正至平均9.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 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选择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传统治疗原则是止痛、卧床休息、外部支撑等,但只能使部分病人疼痛症状暂时缓解,且长期卧床又会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外科手术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而变得更为复杂,并可出现危险的继发性病变,适应症很少。
自1991年至2001年,各国学者报道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缓解率为67%~100%,多数在90%以上。尽管PVP的止疼效果非常理想,但骨水泥外漏比例较高,且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绝大多数都没有恢复。
近年新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止疼效果好,可以明显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但进口球囊手术系统费用昂贵,绝大部分患者无法承担。
3.2 自制球囊的特点
一、自制球囊的注入空设计为单侧开孔,定向扩张气囊,能够达到定向撑开椎体的效果。单向阀可以保持囊内压力恒定,气囊直接连着注入管,较进口器械减少了操作步骤。进口气囊是均匀扩张,不能定向撑开,且在扩张时囊内压力是波动的,达不到持续、恒定的压力。
二、自制球囊使椎体内形成一个囊状空腔,且在牵引复位时,椎体后缘的骨折裂隙减少,在注入骨水泥时压力低,有效防止了骨水泥向椎管内的渗漏。
三、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是按照骨水泥缝隙的大小来分布的,囊状间隙注入的骨水泥较多,而未骨折的骨小梁裂隙骨水泥较少,从而有效地固定了骨折的椎体。骨水泥短时(约10分钟)凝固,即刻稳定了椎体,而且骨水泥凝固时产生的温度(70~80℃)可以破坏病灶及周围组织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迅速解除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
四、自制球囊扩张体积2.0~4.6ml,扩张压力50~220psi,术中球囊破裂11例(19.8%);Liberman等[3]应用Kyphon球囊行PKP共30例70椎体,术中球囊扩张体积0.5~5.0ml,扩张压力70~250psi,球囊破裂14例(20%)。所以,自制球囊可以与进口球囊相媲美。
五、费用低廉,自制球囊的费用仅相当于进口球囊的1/8,且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4、结论
应用自制球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效果满意,且自制球囊较进口球囊在设计上有诸多创新,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提供一个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