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曲唑酮与止痛剂对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疗效和副作用。作者对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双盲对照,分别进行曲唑酮和去痛剂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显示,曲唑酮的疗效明显好于去痛剂,有效率分别为92,85%,62,85%。副反应不严重。结论,曲唑酮对慢性功能性疼痛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讨论:慢性功能性疼痛在门诊及普通门诊较为常见,黄明生等报道占就诊病人的30-60%,卢光增报道占门诊总数的13%。而这类疼痛常与抑郁情绪伴发或是抑郁障碍的躯体化表现。有学者认为慢性疼痛为隐匿性抑郁。常观察曲唑酮与止痛剂对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疗效和副反应。对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双盲对照,分别进行曲唑酮和止痛剂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采用副反应止痛剂量表评会因为医生对此病的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
曲唑酮是一种杂环类新型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主要为选择性抑制5-HT及NE重吸收,无抗胆碱作用,对抑郁,焦虑,失眠有明显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患者大多有抑郁障碍,并经抗抑郁治疗后疼痛得以改善。笔者本次治疗的140例慢性疼痛患者中符合抑郁障碍者116例(83%),经曲唑酮治疗的70例(含非抑郁障碍者12例)中65例(93%)疼痛缓解。以前报道用来治疗慢性疼痛的三环类抗抑郁剂认为与5-HT有关,马普替林,文拉法新是通过抑制NE再摄取出现镇痛作用。而临床药理学研究证实5-HT与NE的确产生镇痛机制。曲唑酮有5-HT和NE再摄取抑制双重作用,经双盲对照治疗发现,对慢性功能性疼痛用曲唑酮治疗比单纯止痛剂更有效,有效率分别达92.85%,62.85%。疗效与邓河晃的报道相近。曲唑酮组副反应比布洛芬组高,主要为嗜睡,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等。但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不大,无需处理,治疗依从性较好。因此,对慢性功能性疼痛患者,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在排除器质性疾病以后,可考虑应用曲唑酮抗抑郁剂治疗,对缓解难治性疼痛,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