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粘逐瘀汤治疗冠心病高粘滞血症40例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健脾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冠心病高粘滞血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降粘逐瘀汤(黄芪、丹参、当归、胆星、茯苓、泽泻等)治疗本病40例。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7.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5%;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提示:本方能祛瘀通络,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高粘滞血症状态。
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中医药疗法 血液流变学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化痰药(中药)/治疗应用
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们应用降粘逐瘀汤治疗冠心病(CHD)高粘滞血症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无症状型冠心病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及高粘滞血症学术会议制订标准[2]。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冠心病史5-30年,高粘滞血症病史1-10年,伴高脂血症者20例。
1.2治疗方法
以降粘逐瘀汤为基本方,每日1剂,连服4周。降粘逐瘀汤药物组成:黄芪、丹参各20g,当归、赤芍、川芎、胆星、茯苓、白术、泽泻、山楂各15g,地龙10g。治疗期间停用其它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中西药物,有心绞痛发作者短期服用硝酸甘油片。
1.3观察指标
采用北京世帝公司生产的R80全自动血液流变综合检测仪,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LSV)、全血高切粘度(HSV)、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PCV)、纤维蛋白原(Fib)、血沉(ESR)。红细胞压积用Wintrobe法测定,血沉用Wintrobe短管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用亚硫酸钠法测定。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心电图疗效参照1987年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长春)制定的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临床主要症状用积分法,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值下降≥2/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值下降≥1/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2治疗结果
1.症状疗效;显效1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2. 心电图疗效: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3.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见下表)
降粘逐瘀汤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变化(x±s)
检查项目 用药前 用药后
HSV(mPas) 6.94±1.47 4.36±0.50☆
LSV(mPas) 9.80±2.56 7.26±0.95☆
PV (mPas) 1.84±1.58 1.57±0.13☆
ESR(mm/h) 30.5±10.17 16.08±7.11☆
PCV(%) 0.47±0.07 0.40±0.03△
FiB(g/L) 3.80±0.31 3.11±0.33☆
注: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P〈0.01,△P〈0.05
3 讨 论
高粘滞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液的粘稠性增加主要与红细胞压积增加,红细胞变形性减弱有关,而血浆粘度取决于血浆大分子组成,如纤维蛋白原、血脂等成分。高粘滞血症与祖国医学的“血瘀”症相似,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血液高粘、高聚、高凝状态,其突出的病理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降粘逐瘀汤中黄芪补气,使气旺以助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丹参、当归、赤芍、川芎活血祛瘀,茯苓、白术、泽泻健脾祛湿,胆星化痰利窍,山楂消导化积,,地龙通经活络。其中现代医学证实[3]丹参有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消除自由基及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当归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4]。川芎能改善微循环和清除自由基[5]。胆星有明显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扩张冠状动脉作用[6]。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祛瘀通络,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高血粘滞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