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足底筋膜起于跟骨底内侧,与远端的趾骨相连分裂为五束,这些纤维同时与周围的真皮、横向的跖韧带以及屈肌腱等紧密相连。尤其在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运动增加足底筋膜的张力与足底纵弓。而其本身又缺乏弹性,仅能延长约 4%。本病多由反复的小创伤及过度紧张引起。近来人们多认为其为非炎症反应,称为「足底筋膜退变」更合适。
由于跟腱或腓肠肌紧张而导致的踝关节屈曲减少,与足底筋膜炎的发展也有一定关系。肥胖,过度负重,以及其他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鞋不适,过度训练以及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高足弓与扁平足也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
2、临床表现:病人经常感受到起始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更加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疼痛又加剧。疼痛呈锐性疼痛而没有放射性。
3、体格检查:多于跟骨结节周围局部压痛明显,沿筋膜走行触及压痛,足底筋膜紧张时更加明显例如踝关节背伸时。
4、诊断:负重的足部平片是必要的,用于发现骨刺及钙化,然而尸检表明:骨刺多集中于趾短屈肌起始部而非在于足底筋膜疼痛部。
6、治疗:对于所有病例均应非手术为主,休息,功能治疗,自行拉伸训练,脚后跟垫,矫正器械,冰敷,NSAID,减肥。光足活动以及不合适的足垫及其他是不推荐的。恢复足弓的鞋有助于减少第一跖趾关节背屈,有助于减少足底筋膜的最大张力。8 周时与跟腱拉伸作用相比,足底筋膜拉伸的效果更好。然而,2 年随访效果一般。
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夜间固定,处方药,矫正器械,固定。其中固定的作用为:预防与纠正足底筋膜与腓肠肌的位置。以及应用矫正器械。仅有一小部分需要使用局部注射药物及体外超声治疗。
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证明短期有效而长期效果不明显。其副作用同时有:足底筋膜的撕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