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男,45岁,发现HBsAg/HBeAg/HBcAb3年,身目黄染、食欲下降10天于2007年5.13日入院。
入院时情况:高度乏力、纳呆、腹胀、肝掌阳性,ALT 159g/L、Tbil/Dbil 619/382μmol/L HBVDNA 5.49×105 c/L PT 44秒 (PTA 13%)
入院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感染性疾病科张涛
慢加亚急肝功能衰竭(晚期)
治疗经过:支持疗法 抗病毒 人工肝4次 对症处理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情况
第一次处方:凉血解毒化瘀退黄,清营汤加减
治疗后患者无明显好转,并出现腹水、急性胰腺炎、肠道感染等。
5.29查房:患者临床表现同前, 并见腹胀、食后加重、舌质淡、苔白腻
治法:温阳化湿、化瘀退黄
处方:茵陈30克、白术10克、附片6克、大黄6克、赤芍50克、葛根30克、丹参15克、 郁金10克、生苡仁30克 、舌蛇草15克
服药后情况:腹胀好转、食欲逐步增加;继续辨证为阴阳黄,中医以温阳化湿、化瘀退黄之法,随证加减。
7.26日出院时情况:乏力大为减轻,食纳基本正常,Tbil/Dbil 80/26μmol/L HBVDNA <×103 c/L PT 22秒 (PTA 38%)
目前患者已经随访三年半,肝功能基本正常,已正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
讨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临床上最严重的肝病类型,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70%左右。尤其是PTA<20% 患者死亡率更高达90%以上, 西医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主要采取综合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人工肝与肝移植可作为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仍然有限,且价格昂贵,疾病的整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在黄疸的消退,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降低等方面,显示了明显优势。
我科系国家中医(肝病)临床基地,对重型肝炎黄疸的辨证论治规律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继承黄疸传统的阴阳辨证论治基础上,发现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中医发病机理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国内首创性提出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温阳健脾、凉血解毒的治疗法则和相应的方药,临床研究显示其有效率为90.5%,高于同期西医治疗组,尤其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黄疸持续不退者疗效更为明显。
本研究成果-<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理研究>获2008年湖南省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医 温阳健脾、凉血解毒法治疗慢重肝(肝衰竭),通过十一五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专项、国家中医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病)、国家中医(肝病)临床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在国内广泛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