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的症状,耳聋是指双耳或单耳不闻声音,或客观检查示听力严重障碍的症状。耳鸣、耳聋常先后发生或同时并见。可因阴血亏虚、肾精不足、中气下陷、风阳痰火上扰、风邪乘袭、药物中毒等所致。可见于外耳道、中耳、内耳的多种疾病,亦可见于多种全身性特别是慢性疾病。
耳鸣一般不单独作为疾病诊断,耳聋则可作为独立的疾病诊断。临床当根据耳鸣、耳聋的病种与证候进行论治,若对以耳鸣、耳聋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暂以耳鸣、耳聋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处理。
【机理分析】
1、物堵耳窍:耳内有异物或耵聍阻塞,由于外耳气窍不通,声音传入受阻,可产生耳鸣、耳聋。
2、耳膜破损:耳受掌击或跌扑,或因雷鸣、炮震,损伤耳膜,或使耳窍受震,脉络痹阻,气血不畅,发生耳鸣、耳聋。
3、邪壅耳窍:六淫、时疫之邪侵袭,皮毛受邪,内舍于肺,宣降失司,清窍痞塞;或邪传肝胆,少阳经气不利,邪壅于耳;甚则邪毒久延,缠绵不已,气血瘀滞,以致耳鸣、耳聋。
4、脏腑失调:禀赋不足、年老体弱、久病失养、温疫病后、饮食不节、长期噪声等,致脏腑失调,实则为肝火亢盛、痰火内郁,上扰清窍,或气血瘀阻,窍络不畅或痹塞,致耳鸣或聋;虚则为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肺脾气虚、清阳不升,心脾气血两虚,心肾不交、阴阳失调,肾阳虚衰等,以致窍失所养,功能失司而耳鸣、耳聋。
【诊断方法】
1、症状表现:自觉耳内鸣响,或双耳或单耳不闻声音,或客观检查示听力严重障碍。可表现为:
⑴自觉一侧或双侧耳内鸣响,声音或大或小,发作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或时轻时重、时有时无。
⑵耳鸣能为他人所闻及,呈咯答声或搏动声,多为单侧。
⑶自觉听力不同程度减退,或一侧或双侧,或时轻时重,或逐渐加重。
2、耳鸣、耳聋的分类与分度: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两类;耳聋可分为传音性聋、感音神经性聋与混合性聋三类;耳聋的程度一般分为四度。
⑴主观(自觉)性耳鸣:又称非振动生耳鸣或内在性耳鸣。病人主观感觉的耳鸣症状,不能为旁人所闻及。临床上绝大多数耳鸣均属此类。
⑵客观(他觉)性耳鸣:也称振动性耳鸣、外在性耳鸣。患者和检查者均能听到耳鸣的响声。临床较少见。
⑶传音性聋:其特征为骨导听力正常,气导听力下降;电测听检查,听力图上存在气骨导间差距。临床主要见于外耳和中耳疾病,如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急、慢性中耳炎,中耳粘连、听骨链中断、耳硬化症、中耳肿瘤等。
⑷感音神经性聋:其特征是骨导听力和气导听力同时下降;电测听检查,听力图上无气骨导间差距。常见于暴聋(突发性聋)、药毒聋、热病聋、噪声聋、老年聋等。
⑸混合性聋:即传音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同时存在。其特征是骨导与气导听力均下降,但气导下降更甚;电测听检查,听力图上存在一定的气骨导间差距。
⑹耳聋的分度:临床一般以语言频率听阈来衡量听敏度,即以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听阈作为耳聋的分度标准。习惯上将耳聋分为4度:语频平均听阈≤30dB为轻度聋;≤60dB为中度聋;≤90dB为重度聋;>90dB为全聋。
3、伴随症:可伴耳痛、耳流脓、头痛、眩晕等症。
4、问诊:应注意询问引起耳鸣、耳聋的诱因或病因,包括耳病史与全身急慢性疾病史,耳鸣、耳聋发生状态(突发、渐发、间隙性、持续性、时轻时重或日轻夜重等变化)、病程的长短、程度的轻重变化、鸣声粗宏(低沉)或尖细(高亢),以及有何伴随症等。
5、检查:
⑴耳科检查,注意观察外耳道有无异物或耵聍栓塞,耳膜有无内陷、充血、肿胀、穿孔,有无鼓室积液征、蓝鼓膜征,多数情况下应进一步作鼻腔、鼻咽部检查及耳咽管功能一般检查,以明确耳病的诊断。
⑵听力检查,如音叉检查、纯音听阈、声阻抗、电反应测听(脑干诱发电位、耳蜗电图),以确定耳聋的性质与程度。
⑶如有可能,对耳鸣患者应进行耳鸣频率与响度匹配试验。
【辨病思路】
1、患者耳鸣,且可为他人所闻及者,属他觉性耳鸣。此类耳鸣有真正的声源存在。常见于以下疾病:
⑴体质虚弱患者,呼气时耳内胀闷、哄哄作响,自声增强,劳累后症状加重,捏鼻深呼吸时可见鼓膜随呼吸扑动,以听诊管从患者耳道可听到深吸气的呼吸声(耳鸣声),多属咽鼓管异常开放。
⑵耳内鸣响,多呈咯答声或搏动声,阵发性发作,他人亦可闻及,可能为鼓膜张肌、镫骨肌阵挛,腭帆肌、咽鼓管肌、翼外肌痉挛等所产生的声音。
⑶当颞颌关节运动时一侧或双侧耳内鸣响,颞颌关节运动停止时耳鸣消失,多属颞颌关节病变所致。
⑷他觉性耳鸣,往往在劳累后加重,伴面白、舌淡、血色素低,多属血劳所致。
⑸一侧耳内鸣响与脉搏一致,压迫患侧颈静脉后耳鸣减小或消失,松开后耳鸣复现,检查见鼓膜后有红色肿块阴影,用鼓气耳镜行外耳道加压时,可见鼓膜随红色肿块呈脉搏样搏动,多属颈静脉球体瘤。
2、外耳、中耳病引起的耳鸣、耳聋,多有相应的外耳或中耳病史,并伴有相应的病变体征,听力检查大多呈传音性聋,程度多为轻度或中度。常见疾病如:
⑴耳鸣、耳聋渐发或突发,检查见外耳道有耵聍栓塞或异物阻塞,取出后症状立即消失者,为耵耳、异物入耳。
⑵耳鸣、耳聋因损伤所致者,有耳部或头部损伤史;若为耳膜损伤者,检查可见耳膜穿孔。
⑶耳鸣声粗,耳聋如闭,自声增强,近期有外感病史,检查见耳膜或有充血、内陷、鼓室积液征,听力呈传音性聋,多为耳胀。
⑷耳鸣、耳聋已久,或有反复发作病史,检查见耳膜内陷、混浊、钙斑、粘连等改变,听力呈传音性聋或混合性聋者,多为耳闭。
⑸久病耳鸣、耳聋,并见耳膜穿孔,耳内时有脓液流出,听力呈传音性聋或混合性聋者,多为慢性脓耳。
3、内耳、听神经传导通路病变所致的耳鸣、耳聋,其耳鸣、耳聋可为突发或渐发,程度或轻或重,或出现于大病、热性病之后,听力检查多呈感音神经性聋。常见者如:
⑴突发一侧或双侧耳鸣、耳聋,伴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开目尤甚,发作时按1.2ml/kg体重纯甘油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后顿服,服前与服后第1、2、3小时分别测纯音听阈,服药后听力提高≥15dB者(甘油试验阳性),多属耳眩晕。
⑵突发一侧或双侧耳鸣、耳聋,伴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听力损失达到极限,或伴有轻微外感症,甘油试验阴性者,多属暴聋耳鸣。
⑶听力骤减,或伴耳鸣,原因不明,或有耳眩晕病史,并随着耳眩晕发作次数的增多,耳鸣、耳聋症状越来越重,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多属久聋。
⑷听力缓慢下降,呈感音神经性聋,两耳同时或先后患病,年龄在50岁以上者,多属老年聋。
⑸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有使用耳毒性药物病史,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以及速尿、利尿酸、水杨酸盐、磺胺药等,以及接触重金属盐、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病史者,多属药毒聋。
⑹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有长期高噪声接触史者,多属噪声聋。
⑺外感温热病中期或后期(如暑温、春温、麻疹、烂喉丹痧、百日咳、痄腮、时行感冒、风疹、水痘、耳部带状疱疹、肺热病、湿温等),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多属热病聋。
⑻脓耳眩晕症:一侧耳中度或重度聋,但未全聋,有局限性迷路炎或急性脓耳、乳突手术病史,伴旋转性眩晕,患耳前庭功能不同程度减退者,多属浆液性迷路炎;若病史同前,一侧耳全聋,眩晕、恶心呕吐严重,患耳前庭功能消失者,多属脓耳眩晕。
4、全身慢性疾病所致的耳鸣、耳聋,其耳鸣、耳聋可突发或渐发,病程或新或久,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并伴有全身慢性疾病的病史和相应的症状与体征,有时可伴有脑鸣。常见的有:
⑴久病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伴体质虚弱,多个脏腑功能减退者,多属虚劳。
⑵久病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伴眩晕、血压低者,多属虚眩。
⑶久病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伴体质虚弱,血液检查见贫血者,多属血劳。
⑷久病耳鸣耳聋,时轻时重,伴体质虚弱,骨髓检查见造血功能障碍者,多属髓劳。
⑸中青年人,劳心过度,劳则耳鸣耳聋加重,伴失眠、多梦,脑力易疲劳等症者,多属神劳。
⑹耳鸣耳聋突发或时发时止、时轻时重,伴头眩脑晕,检查见血压高者,多属风眩。
⑺中度或重度耳聋、耳鸣,若伴盗汗、头痛,检查见肺痨、脑脊液异常改变等,多属脑痨。
5、突发或渐发一侧耳鸣、耳聋,呈感音神经性聋,若伴走路摇晃等症,同侧内耳道照片有扩大者,多属脑瘤(听神经瘤)。
6、突发耳鸣、耳聋,多为双侧性,病发于情志所伤之后,或见忧郁、焦虑、烦躁、喜叹息等症者,多属气[郁]厥(神经症)。
7、骤起头痛如劈,两耳若雷鸣,伴恶寒壮热、恶心呕吐者,为雷头风。
8、出生后即对声音无反应,双侧严重耳聋,并有口不能言者,为聋哑。
【按病施治】
1、外耳道异物、耵耳:
⑴取出异物、耵聍。
⑵耳道红肿疼痛者,按耳疮处理。
2、耳胀:
⑴口服抗生素、地塞米松。
⑵鼓膜按摩法、咽鼓管吹张法,可配合应用耳部红外线或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
⑶鼓室有积液者,行鼓膜穿刺抽液,必要时可定期反复进行,或行鼓膜切开置管术进行引流。
3、耳闭:
⑴鼓膜按摩法、咽鼓管吹张法。
⑵有鼓室粘稠积液者,可行鼓膜穿刺,并用50% 尿素、α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等注入鼓室以稀释积液,便于从咽鼓管排出。
⑶鼓室积液粘稠如胶,可行鼓膜大切口,用强力吸痰器吸出,并置管以保持引流通畅,一般经过半年咽鼓管功能恢复正常后方取出。
4、急性脓耳:
5、慢性脓耳:
6、咽鼓管异常开放:
⑴吹药法:用1∶4水杨酸粉与硼酸粉合剂经导管吹入病侧咽鼓管, 可致咽鼓管咽口处充血肿胀以减轻症状。或吹入瓜蒂散(瓜蒂、赤小豆、丁香各适量,研粉)、如意金黄散。3天吹1次,5次为1疗程。
⑵烧灼法:用30%莞花酊或10~20%硝酸银、2~10%三氯醋酸,涂咽鼓管咽口,使产生疤痕,缩小管口,每周1次,3周后无好转可再重复1次。
⑶局部注射法:用特长注射针在窥鼻镜下经前鼻孔于咽鼓管隆突前区注入自家血清或50%葡萄糖,或聚四氯乙烯糊剂、硅橡胶,以局部稍隆起为度,使咽鼓管开口处变狭窄,必要时于1~2周后重复1次。
⑷腭帆张肌移位术: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7、久聋(感音神经性聋):
⑴经验方:黄芪30~50g、当归10g、赤芍10g、地龙5g、川芎15g、红花10g、党参10g 白术10g、何首乌15g、五味子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⑵中成药:酌情选用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杞菊地黄丸、天麻首乌片、乌须黑发丸、归脾丸等。
8、暴聋(突发性聋):
⑴单验方:通气散:柴胡、香附各30g,川芎15g,共研细末,早晚各冲服15g。血府逐瘀汤加减:赤芍20g,当归、桃仁、红花、柴胡、川芎、桔梗、石菖蒲各10g,枳壳、牛膝、生地各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老母猪耳朵一对,皂角刺(按患者年龄一岁一枚)刺在猪耳朵上,文火煮熟,去刺喝汤,治老年性突聋。磁石60g、葛根45g、骨碎补50g、山药30g、白芍、川芎各15g、酒大黄5g、甘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蔓荆子、柴胡、川芎各10g,葛根、黄芪、丹参各30g,桃仁、红花、赤芍各10g,青葱管5支,适当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⑵西药治疗
9、爆震性聋:
香附50g、柴胡50g、川芎25g,研末,每服9g,每日3次。
10、药毒聋:
⑴单验方:解毒闻声汤:紫草10g、黑豆15g、骨碎补10g、菊花10g、百合12g、磁石20g、荷叶6g、石菖蒲10g、路路通10g、黄羊角屑10g,水煎服,每日1剂。仙鹤葛根汤:仙鹤草80g、葛根50g、泽泻15g、五味子12 g、骨碎补30g,水煎服,每日1剂。
⑵西药治疗: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
11、噪声聋:
⑴应避免接触噪声,并给予神经营养药与血管扩张药治疗。
⑵如伴有高血压或代偿不全的心血管疾病,或前庭机能异常者,或进行性顽固性听力减退者,可考虑改变工种,以避免接触噪声。
12、老年聋:
活血通络。活血返聪汤:骨碎补10g、磁石20g、生地15g、百合15g、菊花10g、荷叶10g、黄精10g、女贞子10g、红花6g、路路通10g、石菖蒲6g,水煎服,每日1剂。
13、颈静脉球体瘤:
【对症处理】
1、常用聪耳、止鸣中药:如磁石、蝉蜕、菖蒲、远志、响铃草等,可酌情选用。肺脾气虚证,不宜用磁石。
2、感音神经性聋:选用川芎嗪、脑嗌嗪、地巴唑、烟酸、654--2、复方丹参片之类血管扩张剂2~3种,口服。并配合维生素B1口服。
3、耳膜穿孔:鼓室内尚有脓或潮湿不干者,按耳流脓处理。若鼓室已经干燥,咽鼓管功能正常、听骨链正常者,可行鼓膜贴补治疗;听骨链有破坏,可酌情行听力重建手术。
4、传音性聋,伴鼻塞者,鼻腔滴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
5、针灸疗法:
⑴体针疗法:取耳区和少阳经穴为主。主穴:耳门、听宫、翳风、脉、翳明;配穴:中渚、外关、曲池、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每次取主穴2~3个,配穴2个,平补平泻,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⑵耳针疗法:外耳、内耳、肾、肝、神门、内分泌,埋针或用针刺,每次2穴,中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10~15次为1疗程。
⑶穴位注射疗法:选听宫、翳风、完骨等穴,常用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0.2ml,每日1次。
6、助听器:凡听力障碍而病情稳定的耳聋患者,均可戴助听器。一般情况下,听力损失在40dB以上者,就应戴助听器。2~4岁幼儿是言语形成的关键时期,即使是35dB轻度听力损失,也应及早戴助听器,使幼儿经常接受声音刺激,以利于语言训练。听力损失在90dB以上者用助听器的效果较差,多只有助于听到声音而难听清讲话;此时若能使音感增强,辅以唇读和语言训练,亦有助于理解对方语言和训练正确发音。
7、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有条件者可行电子耳蜗植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