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迷路-前庭系统及(或)与其有关系统遭到异常刺激时就会发生眩晕。由于此种兴奋在脑干内扩散,累及其他神经结构而致恶心、呕吐、苍白、出汗、虚脱等。故治疗原则应当是:
①尽可能地找出并治疗其原发疾病;
②应用使这些系统兴奋性降低的药物,如氨茶碱及苯海拉明等镇静、止吐药物;
③破坏内耳迷路;
④选择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拟肾上腺素能药物,或抗组胺类药物。
很多疾病可引起眩晕,眩晕又可有多种伴随症状,故治疗应具体病例具体分析。于此,以梅尼埃综合征为例,介绍一些可能有共性的治疗措施。
(一)苯海拉明(Dramamine, Dimenhydrinate) 可减少对迷路的刺激,每次25mg,每天2~3次。
(二)2%利多卡因 2~3ml稀释于20%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女性用2ml,男性用3ml,大致相当于1mg/kg。注射当时可能会有耳堵、头迷糊感,但一般平卧约5min后即消失。对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均相当有效。
(三)舒必利(Sulpiride) 是一种亲精神药物。它作用于前庭神经元和脑干网状结构的突触。可能是通过提高前庭感受阈值,而使其向网状结构或更高级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少;所以,它对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均有效。一般每次25mg,每天3次。有人把它用以治疗127例外伤性眩晕病人效果良好;且对前庭反应正常或增高病人的疗效,较对前庭反应低者的疗效为好。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
(四)Innovar 是由亲精神药物氟哌啶(Droperidol)与麻醉剂芬太尼(Fentanyl)以50:1相配而成的合剂。据报道适用于难治性眩晕,能缓解许多周围性眩晕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对前庭有完全性、暂时性抑制作用。静脉注射,一次不超过2ml。一般于静脉注射后1~10min内,眼球震颤消失。对周围性眩晕作用较好且持久(大于170min),对中枢性眩晕作用较差且短暂(短于90min)。副作用不常见,主要有晕厥,疲劳感,可伴短时期的睡眠;未见到有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和锥体外系等副作用。有人主张应缓慢静脉注射,最好事先作好辅助呼吸的准备。
(五)灭吐灵 有解痉、镇吐作用。可通过周围(自胃和十二指肠到呕吐中枢的传入冲动减少)和中枢(抑制呕吐中枢)作用,而有效地治疗由多种疾病所伴发的恶心、呕吐。
曾有人报道对梅尼埃综合征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呕吐无效;相反,也曾有大宗报道,在治疗迷路性眩晕中有效。
(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 于美尼尔综合征急性发作期可用β-氟美松2~3mg分3~4次服用。急性期后,可每3~5日减去1mg。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减量期间,为防其反跳,可加用甘草片,6片,每日3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能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病例,可用醋氮酰胺等其他抗水肿药。
(七)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5%或7%碳酸氢钠20~50ml静脉注射,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眼球震颤虽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减轻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用200~500ml静脉滴注,则效果更好。
(八)抗胆碱能药物 是一种最有效的抗眩晕剂。它有中枢性和周围性阻断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张力。通过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达到新的平衡,而起到止晕作用。东莨菪碱抗眩晕作用最强,而副作用较小,一次用量以0.6mg为宜。
(九)拟交感药物 右旋苯丙胺是一种有效的抗眩晕剂。作用中等,持续约6h。单独应用时有烦躁,继续应用可见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副作用。但当与其他抗眩晕药物合用时,可取长补短,互相抵消副作用,增强其抗眩晕作用。一般以右旋苯丙胺10mg和东莨菪碱0.6mg合用为最宜;也可与非那更合用。
(十)抗组胺类药物 有人认为这是治疗迷路性眩晕的标准对症药物。其抗眩晕机理可能是通过与效应细胞中“感受器部位”竞争性结合,使此种感受器对组胺不起反应;或通过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乙酰胆碱的拮抗作用。口服1h后起作用,4~6h作用渐减弱。此类药物有镇静的副作用。在妊娠3月以内孕妇用后,可能有致畸胎作用。但苯丙胺与东莨菪碱合用无此副作用,可用于早期孕妇。在治疗眩晕中,有用的药物有下列三组:①乙烯醇胺组:乘晕宁和苯海拉明;②哌嗪组:Cycline,氯苯甲嗪,氯苯丁嗪;③吩噻嗪组:非那更,奋乃静,三氟拉嗪。
(十一)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2年以上仍无效者,主要适用于周围性眩晕,如美尼尔综合征等。
外周性眩晕即耳源性眩晕,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眩晕疾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引起耳源性眩晕的疾病有多种,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迷路炎等。诸如梅尼埃病之类的大多数外周性眩晕经过药物及其他辅助治疗均能够得到改善,但是,其中10%的眩晕病人难于以药物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治愈,而需要手术的干预。手术治疗在难治性外周性眩晕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难治性外周性眩晕的外科治疗有多种术式,按其对耳蜗和前庭功能的影响程度,难治性外周性眩晕的手术可分为三类:
一、破坏性手术;该类手术通过完全消除前庭和耳蜗功能来达到控制眩晕的目的,其中以迷路切除术为代表。
二、半破坏性手术;该类手术通常消除前庭功能,而并不破坏耳蜗功能,前庭神经切断术为其代表性手术,
三、功能保全性手术,如后半规管阻塞手术治疗难治性位置性眩晕。临床上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以下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已经开展的外周性眩晕的外科治疗术式:
内淋巴囊减压术
内淋巴乳突腔分流术
耳道径路迷路切除术
乳突径路迷路切除术
半规管阻塞术
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
迷路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
乙状窦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
中颅窝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
其中,近期在大量动物试验、颞骨解剖训练基础上开展的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保守治疗失败的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在前庭外科、内耳手术领域有新的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