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抽吸导管疗效,包括近期和中近期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统计学原则选择需行PIC的AMI 患者34例, 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17例患者,在行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梗死相关血管近段或中段完全闭塞,并明显可见血栓影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之然后行支架植入治疗(PCI)。对照组,不进行抽吸治疗,只按常规行PCI 术。比较其近期和中近期疗效。结果:抽吸组,应用抽吸导管后, 9例马上恢复TIMI 3 级血流, 其余8例恢复为TIMI 2 级血流, 均存在60%~ 90%的残余狭窄。其中10例立即采用直接支架置入术, 7例先行冠脉球囊预扩张后,继续再行支架置入术, 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 3 级, 并且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重要的是血管开通率达100%。继续观察这组病人,在一月内未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并且心功能均在原基础上有所改善。对照组有14例行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之后,再行支架置入术, 3例直接行支架置入术, 发生慢血流或无覆流2 例, 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生心力衰竭2例。但是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抽吸导管能有效地从冠脉病变部位提取血块凝结成的碎片和破坏血管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高峰
[关键词]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抽吸导管
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机制现在已经十分明确,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破溃、急性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 导致相应心肌坏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 对于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远端心肌灌注是一临床肯定的治疗方法。机械伤害导致的血栓可以恢复血液流向冠脉缺血部位,这可能与破损,如移动血栓的造成的风险,相关凝血物质和血块碎片。所以会出现很多血栓碎片引起的问题,文献中显示仍有13% ~ 15%的PCI患者仍会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的现象。近年来有很多研究显示采用抽吸导管用于急诊PCI 可以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心肌灌注效果。我们希望通过观察急诊PCI的AMI患者,使用抽吸导管,了解其近期及中近期临床效果[1]。
1 资料和方法
1. 1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对照的统计学原则,选择我院2008 年3 月~ 2009 年12 月,确诊AMI的患者,并行急诊PCI 的患者34 例。随机分为抽吸组,入选17例, 男性13例, 女性4例, 年龄介于42―71 岁; 对照组,入选11例, 其中男性14例, 女性3例, 年龄介于41~ 75 岁。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及其他心血管相关合并症两组无显著差异。重点关注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按照 Killip分级方法) : 三级10人,二级10人,一级14人。根据实际病情行急诊行血运重建。抽吸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的近中段已出现完全闭塞,并可见大量血栓影像, 通过比对测量梗死相关血管直径达3 mm,排除了左主干病变、造影示弥漫性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近端存在明显迂曲病变的患者之后,未行抽吸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血管狭窄达80%―100%。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口服氯比格雷300―600 mg , 阿司匹林300 mg ,阿托伐他汀40mg,术中给予低分子肝素9000― 10000IU,按照指南要求当手术超过1 h 后,继而每小时追加肝素1 000 IU。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应用指南规定的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方法,经6F桡动脉鞘送入6F指引导管至冠状动脉开口,然后将PTCA 钢丝经过冠状动脉闭塞部位至冠状动脉远端, 再沿该钢丝送入血栓抽吸导管至存有病变血栓前约2cm处,其尾端接一30 ml 注射器, 通过导管头端的荧光标记确认导管的位置后打开旋塞, 开始抽吸。从近端至远端尽可能深地进行负压抽吸, 更换其他角度进行同样操作, 重复2―3 次,将抽吸物质通过干净砂布观察有无血栓。一旦抽吸完成后,不要再进行冲洗。根据造影结果, 直至血栓影不明显, 前向血流好转后, 撤出抽吸导管( 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依照病变特点直接或常规行支架置入术。未抽吸组按常规行PCI 术[2]。
2 结果
抽吸组,应用抽吸导管后, 9例马上恢复TIMI 3 级血流, 其余8例恢复为TIMI 2 级血流, 均存在60%―90%的残余狭窄。其中10例立即采用直接支架置入术, 7例先行冠脉球囊预扩张后,继续再行支架置入术, 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 3 级, 并且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重要的是血管开通率达100%。继续观察这组病人,并且在一月内未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并且心功能均在原基础上有所改善。对照组有14例行冠状动脉球囊预扩张之后,再行支架置入术, 3例直接行支架置入术, 发生慢血流或无覆流2 例, 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生心力衰竭2例。生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限制是缺乏组织,由于远端灌注栓塞。我们试图探讨在接受直接PCI患者使用血栓抽吸装置,探讨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3]。我们的初步数据表明,血栓抽吸导管使用在STEMI的PCI的患者上是可行和安全的。血栓抽吸前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在早日实现结果的TIMI血流II或III。在程序结束时,高TIMI血流的患者比例达到三级[4]。
参考文献
[1] Kutty S, Asnes JD, Srinath G, Preminger TJ, Prieto LR, Latson LA. Use of straight, side-hole delivery sheath for improved delivery of amplatzer ASD occluder.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7;69:15C20.
[2] Sommer RJ. Intervention for pediatric and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Baim D, editor. Grossman's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7th ed. New York: Lippincourt,Williams and Wilkins; 2006. p. 605C34.
[3] Recto MR, Sobczyk W, Hadley T, Yeh Jr T. Left atrial thrombus formation on a CardioSeal Septal Occlusion device in a patient with elevated factor VIII: resolution with medical therapy. J Invasive Cardiol 2003;15:594C6.
[4] CoatsAJ. Ethical authorship and publishing. Int J Cardiol 2009;131:149C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