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门诊》杂志2015年9月刊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刘海波
编者序: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临床医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新型DES支架在技术方面的进展和相关研究,能够给冠心病介入医师带来更丰富和可靠的选择。为此,我刊特别围绕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邀请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海波教授,请他谈一下相关临床体会和建议。
《门诊》: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应用的国家,冠脉支架也从金属裸支架发展到药物洗脱支架(DES)并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专家,请您谈谈对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何感受?
刘海波教授: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在安全性方面改进最大。DES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聚合物载体,植入血管腔后可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聚合物载体的改进主要有三个方向:不用聚合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以及提高生物相容性。国外研究多从生物相容性方面改进,因此引起的炎症会较少,内皮化更快。而国内研究者则大多聚焦在可降解聚合物的研发。此外还有一种无聚合物纳米微孔技术,我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前不久研发的全球唯一靶向单面刻槽技术火鹰支架,其靠近管腔的一面没有聚合物,所以由聚合物导致的炎症反应、晚期血栓或晚期追赶现象、内皮化延迟等都会减少,因此在安全性上有很大的提高。
《门诊》:我国药物洗脱支架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和完善,临床医师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国产支架的改进是否已经接近进口产品?
刘海波教授:第一代国产支架问世时,基本上紧跟国外的步伐,不少技术直接照搬了国外经验。2006年以后,很多国产支架的技术开始有引领全球的发展趋势。比如全球唯一的靶向洗脱技术、纳米微孔无聚合物技术等,而且国产支架价格上也更有优势。从单纯地跟着国外走到自主创新甚至领先于国外,这是质的飞跃。
《门诊》: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推出了“靶向洗脱”的理念,您认为这一创新理念的应用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会产生怎样的前景?
刘海波教授:“靶向洗脱”理念非常符合精准治疗的概念。其设想是基于在保持或改善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其安全性,即降低支架内晚期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往众多研究发现,药物洗脱后残留的聚合物载体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是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靶向洗脱”理念是采用支架单面刻槽技术使贴近血管壁的一面载药来有效控制内膜(主要是平滑肌)的增生。药物及聚合物载体均位于刻槽中,支架腔面没有药物及其载体,只有生物相容性较佳的裸金属支架表面。载药量减少至同类支架的一半以下,这一合理的载药量可有效抑制内膜平滑肌的增生(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又不致因药量过大而影响内膜(内皮细胞)的正常生长。上述设计理念使内膜(内皮细胞)易于覆盖支架腔面,从而达到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提高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目的。这一“靶向洗脱”理念的成熟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门诊》:目前关于心脏介入治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有很多争议,对于DAPT时间的缩短,您对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有何建议?
刘海波教授:我们都知道,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指南要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需维持一年,有专家还建议维持一年以上或更长时间。最近有研究报道,某些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术后DAPT只需维持3~6个月。Firehawk®支架的TARGET临床试验设计非常严格,从First In Man,到Target I、Target II研究,都验证了靶向治疗理念的良好结果,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几乎为零。TCT大会主席、TARGET系列研究全球PI、纽约长老会医院的Martin B.Leon教授表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Firehawk®靶向洗脱支架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疗程有望缩短至三个月。这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临床获益。不过,针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疗程究竟多久更适合,期望能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从而证明新一代药物支架是否能将DAPT时间缩短至半年或者三个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