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感觉到膝关节前侧疼痛,多出现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常因此就诊。被医生告知是“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质增生”、“髌骨软化”等名目。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前述的那些名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骨的原因。我们知道骨头是持续存在的,所以疼痛应该持续存在。但实际情况是疼痛时隐时现,不是持续存在,说明疼痛与那些名目无关。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周孟瀚
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需要先了解膝关节前侧的结构和在活动时的变化。
膝关节是由三块骨组成。股骨在上,胫骨在下,髌骨在股骨之前。股骨下端叫股骨髁,两髁之间前面有髌面凹陷。髌骨卧于凹陷之中。三块骨同被关节囊包裹。关节囊在髌骨两侧增厚形成髌支持韧带。股四头肌从股骨向下延续成腱膜包裹髌骨的前面和两侧并和关节囊汇合,然后向下汇聚成粗大的髌腱附着于胫骨上端前面(胫骨粗隆处)。髌腱表面有髌腱鞘膜。髌腱后面有脂肪性滑囊。股四头肌表面的筋膜也向下包裹膝关节并延续为小腿筋膜。筋膜之外有皮肤包裹。就是说,髌骨的上下左右都被肌腱和韧带固定和牵拉着。
在深屈膝(深蹲)的时候,股四头肌被拉长,在股四头肌牵拉下,髌骨紧贴股骨髁,对股骨髁形成静态挤压。半屈膝(坐位,半蹲)时,形成静态挤压的状态不变。直立时,髌骨与股骨的压力最小。在半屈膝用力(登高、起跳)时,由于肌肉收缩,髌骨对股骨形成滑动挤压。
由于膝关节前方与髌骨连接的结构多,引起任何结构的损伤都会出现膝关节前侧的疼痛。
髌骨是膝关节前方的中心。肌腱和筋膜及髌韧带都附着于髌骨,在骨与附着的软组织的结合处最容易受伤。这就是膝关节前疼痛的主要原因。
按膝关节损伤的原因,可以分成动力性损伤和静息性损伤。
动力性损伤是在活动时出现的损伤。动力性损伤见于登高、长距离行走、跑跳等动作。髌骨受到股四头肌的反复骤然牵拉,导致股四头肌腱和髌腱在髌骨的附着处形成牵拉损伤和髌骨对股骨形成挤压撞击性损伤。
静息性损伤是在静止状态时出现的损伤。静息性损伤见于屈膝久坐、长时间盘腿、长时间直立不动等情况。髌骨表面筋膜形成长时间牵拉,以及股四头肌腱和髌腱在髌骨附着处的持续牵拉,导致疲劳性损伤。
不论是动力性损伤还是静息性损伤,共同的特点是软组织对髌骨的牵拉。髌骨不会被随意拉长,受力的位置就在骨与附着软组织结合之处。结合处很脆弱,很容易受伤。由于髌骨随膝关节的屈伸主要是上下移动,所以髌骨上下极处受伤的机会最多。
损伤后的地方会有小血肿。表现在感觉(临床)上就是疼痛。血肿吸收,钙化,并堆积在软组织的附着处形成骨性瘢痕。此时感觉(临床)上没有任何疼痛,仅是在X片上显示沿软组织有尖刺状骨赘形成。这种尖刺状骨赘生虽然没有疼痛,但会增加软组织附着点的脆性,更容易损伤。随着损伤(疼痛)次数的增多,赘生骨越来越多,形态增大。
髌骨在受牵拉的损伤时,同时对股骨形成滑动挤压。长时间或反复的滑动挤压,导致髌骨关节面和关节面下骨水肿,水肿向髌骨前部蔓延,水肿波及前面包裹髌骨的筋膜,在临床上表现是疼痛(症状期)。髌骨长时间的水肿导致髌骨关节面碎裂坏死。形成骨瘢痕,髌骨变形,此时在感觉(临床)上没有疼痛(恢复期)。变形的髌骨在受牵拉时更容易损伤。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膝关节前侧的疼痛是髌骨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不是骨的原因,那些什么“髌骨软化”、“骨质增生”、“骨性关节”都是损伤后的瘢痕,不会引起疼痛。
根据上述的道理,只要保持髌骨周围组织松弛,就可以避免膝关节前侧的损伤,也不会出现膝关节前侧的疼痛。这就是膝关节前侧疼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之法是如此简单,不需要任何药物。在膝关节疼痛期,只要将膝关节保持在没有疼痛的姿势状态,尽量少活动,就是治疗。
具体的做法就是在有膝前疼痛疼痛的时候,尽量不走动(不是一步都不能走)。不坐低矮的支撑物,比如沙发、小凳子等,坐高凳子。坐着的时候,膝关节半伸展(不是伸直)。不长时间站立和长距离行走。这个方法不用花一分钱,但要花时间。一般五到十天,疼痛减轻。三到四周疼痛完全消失。没有时间怎么办?对不住――继续疼吧。
那该如何做呢?总不能不让膝关节活动吧?
其实,只要掌握一个“度”就可以了。不论是动力性还是静息性的姿势,以出现轻微的膝关节i痛为“度”。就可以避免髌骨周围软组织(筋膜、肌腱、韧带)的损伤,也就不会出现膝前侧疼痛了。
随附:忌用膏药、按摩、跌打类药酒涂抹、喷剂、理疗(热疗)、封闭、拔火罐、针灸、小针刀等。会加重疼痛和延长疼痛时间。
止痛的口服药在疼痛影响睡眠时可以睡前用一次。其余时间不能使用(也会延长疼痛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