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滑膜病变。在手及腕关节结构中,腱鞘滑膜层包绕肌腱,滑膜增生可影响相应肌腱结构,同样,关节内滑膜也可以产生病变。腱鞘受累非常常见,而且可以比关节内病变出现症状还早数月。腱鞘滑膜炎可以引起疼痛,增生滑膜组织侵蚀肌腱可以导致肌腱断裂。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尤其在周围组织出现继发改变或肌腱断裂之前进行治疗,还可以防止畸形产生及功能受损。因此,背侧、掌侧及手指的滑膜切除术通常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第一个手术。预防性滑膜切除术中发现约50-70%的滑膜炎患者,其肌腱已被增生的滑膜组织侵蚀。
肌腱与腱鞘的解剖
腕关节背侧,深筋膜增厚形成约75px宽的伸肌支持带,其功能是为走行于鞘管中的伸肌腱提供滑车作用。伸肌支持带掌面至桡尺骨背面走行的垂直鞘管共形成六个伸肌鞘管,以数字命名。每一鞘管中的肌腱都是被起自伸肌支持带近侧缘近端,延伸至掌骨基底水平的滑膜环绕,而远端的肌腱是由腱周组织覆盖,并不是滑膜组织。
腕关节掌侧,拇指、手指的屈肌腱与正中神经自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穿过,腕横韧带覆盖腕骨掌侧,桡侧附着于大多角骨及舟骨,尺侧附着于钩骨钩及豆状骨,形成腕管顶部。在屈肌腱进入腕管之前,由共同的腱鞘滑膜包绕。
腕关节背侧(伸肌)滑膜炎腕关节背侧滑膜炎表现为腕关节背侧肿胀,肿胀可以是轻微的或广泛的,可以累及一条、几条或全部伸肌腱,由于腕关节背侧及手背的皮肤比较薄,容易推动,因此腱鞘滑膜增生及背侧滑膜炎临床表现非常明显,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发症状。单发滑膜炎无疼痛,病人通常忽视肿胀。直至肌腱断裂,丧失主动伸直功能,病人才意识到自身的疾病。疾病早期,滑膜组织菲薄,沿腱鞘延伸,随着疾病进展,滑膜组织增厚,质地坚韧,与进展性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内滑膜组织类似。有时,纤维素性“米粒体”充满肌腱腱鞘内,增生滑膜与肌腱表面粘连,逐渐侵及肌腱,造成肌腱强度减弱及肌腱断裂。有时在肌腱内可发现类风湿结节。
早期腕背滑膜炎可以自发缓解或服药后缓解。但病情进展,滑膜增生,仅靠以上治疗方法很难缓解。因此,建议早期行腕背滑膜切除术(如规律、正规地保守治疗4-6个月病情无明显改善)。腕背滑膜切除术后,尽管伸肌鞘管内肌腱受滑膜炎累及,质量欠佳(有证据表明肌腱有磨损),但也很少发生自发断裂。
并发症
腕背滑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并不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皮肤坏死。皮肤坏死后,伸肌腱裸露,断裂及瘢痕形成的风险极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特别是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术后背侧皮瓣下血肿形成是伤口延迟愈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术中应注意防止血肿形成,皮肤无张力缝合,常规放置引流,有必要的话,伤口的远近端旷置开放,防止血肿形成。缝合皮下组织覆盖伸肌腱,有时皮肤破溃时,也可以将伸肌支持带置于伸肌腱之上,以保护肌腱。不要过早拆除缝线,如果皮肤有破损,可以伤口扩创,皮肤覆盖。掌指关节佩戴支具固定于伸直位,直至伤口2-3周愈合。
有时,术后肌腱粘连会导致掌指关节伸肌腱松弛或手指主动屈曲受限,手部康复按需调整,重点是屈伸活动,如果病人疼痛或屈曲力弱妨碍屈曲,则辅助被动屈曲并使用动力性屈曲支具,如果有明显的伸肌腱松弛,则使用动力伸直牵引支具。腕背滑膜切除术后活动范围减小多见于术中肌腱质量欠佳、多关节受累及疼痛阈值低的病人。
腕背滑膜切除术后很少需要肌腱松解,但是如果术后6个月仍有明显的功能受限,应该考虑肌腱松解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