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确实在逐渐上升。但当前一种现象是,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冠心病”、“心肌缺血”成为十分时尚,只要患者有胸痛,不管是什么样胸痛,都冠之以“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上只要有T波改变,都诊断为“心肌缺血”。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对冠心病的警惕性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在冠心病诊治中存在很多误区。这种医源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目前,“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尽管对这种提法有人提出质疑,但对于广大基层医院来说,这项检查仍难望项背。即使在大医院,由于冠脉造影是有创性检查,也必须先经过初诊,可做64层冠脉CT加三维成像,根据CT结果,有冠脉明确病变者,可进一步进行冠脉造影。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老年人冠心病症状不典型,往往误诊为其他疾病。
所谓冠心病是指由于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所致缺氧的结果,老年人心绞痛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引起,约占心绞痛患者的90%。其他原因包括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梅毒性主动脉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脉横截面积狭窄<50%,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冠脉横截面积狭窄≥50%时,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心肌缺血,才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当冠脉狭窄≥70%时,临床才会出现心绞痛症状,因此,有人把冠脉造影狭窄≥7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但大量冠脉造影结果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的病变血管,往往狭窄<50%,或狭窄在50%~70%。由于这些斑块含脂质丰富,容易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另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70岁老年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约为15%,女性约为9%。到80岁,老年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同,上升为20%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