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型乙型肝炎是指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或/和胆红素升高等,伴/不伴有临床症状,但其“两对半”表现为“小二阳”、“恢三阳”、“恢二阳”(请阅读:认识两对半,释义两对半)。
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诊断隐匿型乙型肝炎。被公认的,也是理想但不实用的诊断方法是:采用更加灵敏的方法检测到血液或/和肝脏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或检测到肝脏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但由于病毒核酸或抗原表现为低水平并且达到可检测水平的时间不连续,检测阴性仍不能排除隐匿型乙型肝炎,因此有许多患者会被遗漏。
临床经验指出,隐匿型乙型肝炎患者可能比目前公认的方法获得诊断的患者要多。经验性的诊断可能需要数年时间,通常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来配合医生的持续观察和试验治疗。临床实践最常遇到的困惑是,一些隐匿型乙型肝炎可能同时存在自身抗体阳性,此时医生很难将患者诊断为乙型肝炎还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隐匿型乙型肝炎患者可有乏力、失眠、黄疸等症状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在非大量血液接触的情况下,不会传染给他人,但不能作为供血者;多数隐匿型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些患者已经是肝硬化并趋向失代偿;隐匿型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癌的可能性小于显现型乙型肝炎,但仍为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
已经有一些隐匿型乙型肝炎患者在经历数年的试验治疗失败和转向抗病毒治疗后,最终获得了持续的肝病相关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和实验室指标的正常化或显著改善,而且持续多年的“小二阳”、“恢三阳”、“恢二阳”也发生了正向转换(请阅读:两对半表现模式的双向演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