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肝患者来说,从慢乙肝(慢性乙肝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病情发展是萦绕心头的梦魇。尤其是从慢乙肝到肝硬化后,不少人认为就是离肝癌不远。其实,并非如此,主任医师童光东表示,肝硬化患者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降低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尤其是有可能使肝硬化获得逆转。
30%的慢乙肝患者会发生肝硬化
乙肝一直是我国感染率较高的疾病。据童光东介绍,我国有56.7%左右的人群都会感染乙肝病毒(HBV),成人感染HBV后,大部分人可以自身产生抗体,而抵抗力低和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婴幼儿则会变成慢性感染。因此,发展至慢性感染的多是在儿童期,因为儿童期人体免疫功能没有健全。按年龄来分,1岁-5岁被感染的有30%左右,5岁-15岁6%,15岁以后成人感染的只有1%-5%。慢性感染的患者叫做HBV慢性携带。这种携带状态大约经历8-20年,其后,随着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健全和病毒的变化,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就开始清除体内的HBV病毒,就进入了慢乙肝肝炎期。在清除期,机体清除病毒与病毒免疫逃逸,反复较量,导致肝脏反复炎症与纤维化修复,最终肝脏纤维化逐渐形成肝硬化。
“在慢性感染的人群当中,有一部分患者会通过自己身体进行清除HBV。”童光东说,“从携带到清除期会有两个归宿,一个归宿是病情恶化变成肝硬化,一个归宿是病情稳定变成非活动HBsAg携带。非活动HBsAg携带者,如果不再活动,其临床结局较好,发生肝硬化与肝癌的小于4%。而在慢乙肝患者中高达30%病情恶化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生肝硬化,三年有7.4%的患者可能变成肝癌,五年有20%左右的患者会变成肝硬化失代偿。”当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后,多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或是难治性腹水、无尿等并发症而死亡。“所以,我们跟病人说怎么也不能让它发生肝硬化。”童光东说。
乙肝肝硬化治疗要规范
一旦发现病情进展成肝硬化要尽早规范治疗。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与慢乙肝患者相比不同点,童光东强调:由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病程长,用药史复杂,甚至存在不规范停药等原因,患者体内病毒准种复杂,甚至可能已经存在有预存变异病毒株,往往容易产生耐药。即使应用最强效的抗病毒药物也难以避免耐药的发生,因此这个时候需要用联合治疗的手段减少耐药,这也是目前我国乙肝防治指南所推荐的。
“目前抗病毒药物一个是干扰素,一个是核苷类。对乙肝肝硬化的患者临床更多选择核苷核类药物治疗,对于之前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治疗,曾发生过耐药的患者,建议选用两种没有交叉耐药的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其中最基本的联合用药,就是贺普丁(拉米夫定)+贺维力(阿德福韦酯)的联合用药。”童光东说,“防止耐药实际上就相当于治疗成功,治疗成功就不会发生失代偿。如果单药使用的时候,由于肝硬化的准种的复杂性,也就是病毒很复杂,容易发生耐药,而肝硬化耐药的后果较严重,易发生失代偿。联合治疗起到覆盖多重耐药位点的作用,防止耐药。同时,在肝硬化早期控制病毒,消减病因,炎症长期不活动,则已经肝纤维化的组织慢慢地发生逆转,最后很有可能逆转肝硬化。”
除此之外,童光东表示,病人在肝硬化阶段要做好长期吃药的准备,且要遵医嘱规范用药,切不可擅自停药。有乙肝家族史的人需要每年都进行肝功能检查,如果检查发现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偏低,又有面色发黑小便发黄和腹胀的情况,则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肝脏出了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