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便秘的定义、分类及发病概述
便秘(constipation)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于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口。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不同研究之间患病率有差异,除与地域有关外,抽样方法及应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亦有影响。对社区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6。国内目前有关慢性便秘发病率的报道尚少。
二、便秘的危害有哪些?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长期便秘会导致或加重肛门直肠疾病。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三、便秘能使用市场上泻药吗?
便秘的发生建议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应避免滥用泻药。市场上出现很多通便的保健品大多数含有大黄、芦荟、番泻叶的泻药成分。用后能马上起效。长期使用会产生依赖性,甚至引起结肠黑病变。中医认为泻药多苦寒,易顺伤脾胃,针对实热便秘才使用,而且中病即止。
四、便秘怎么预防?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
6、建议患者多饮用开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睡醒及餐后结肠的动作电位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7、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认知、呼吸、音乐、自我暗示等方法调整疾病所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8、食疗和体疗指导: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和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营养状况,给予相应指导。
五、便秘的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因此,总的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推荐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对有明确病因者进行病因治疗;需长期应用通便药维持治疗者,应避免滥用泻药;外科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对手术疗效作出客观预测。
六、特殊人群患便秘怎么办?
1、老年人:缺乏运动、因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是老年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应尽量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2、妊娠妇女: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和适当运动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和琥珀酸普芦卡必利。应避免使用葸醌类泻药和蓖麻油。
3、儿童:基础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对于粪便嵌塞者,可选用丙三醇制剂(通用名为开塞露)或温氯化钠溶液灌肠。容积性泻药、乳果糖、聚乙二醇被证明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七、中医药治疗便秘的特色
1、中药汤剂
祖国医学从先秦至今的二千多年时间里,历代对便秘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诸方面都有丰富的记载。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病机主要是为热结肠道、湿热阻滞、气机郁滞、阴寒凝滞、津亏肠燥、气血阴阳亏虚导致的肠腑传导失职。病性可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中医对于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归结于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组方需根据脏腑、气血的不同功能状态有所侧重,体现“动静结合”,“攻补兼施”,“阴阳权衡”,“气血兼顾”等思想。
2、针灸治疗
(1)主穴: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足三里、百会;第2组:中s、下s、大肠俞、肾俞、脾俞。
(2)辨证配穴:肠胃积热证加曲池、尺泽、内庭;肝脾不调证加支沟、合谷、太冲、肝俞、三阴交;肺脾气虚证灸神阙、气海、百会,可加公孙、胃俞、列缺;肝肾阴虚证加三阴交、照海、太溪;脾肾阳虚证灸关元、命门、腰阳关,可加太溪、照海、大钟。
3、中药灌肠
主要采用行气健脾中药如:厚朴、莱菔子、薤白、肉桂(后下)、茯苓等煎水,水液250ml~500ml,采用侧卧位或胸膝位,直肠滴入,保留灌肠,治疗后根据患者症状调整。适用于腹胀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者。
4、耳穴压豆
以大肠、脾为主穴,辅以腹、三焦、胃、肝及肺等,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每次1min~2min,每日5次~6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