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2岁。没有乙肝家族病史,患者从小就发现是“大三阳”携带者,由于肝功能持续正常,一直定期复查,没有使用任何药物。最近几年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波动在60---120之间,乙肝表面抗原精确定量69801.45 IU/ml, HBeAg定量 1500 S/CO,HBVDNA定量高达8次方拷贝,彩超和肝脏纤维化扫描正常。考虑到患者偶尔会饮酒,体重超重,而且有胆石性胆囊炎,所以我建议他暂时不要抗病毒治疗,戒酒,减轻体重,服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石性胆囊炎。密切观察ALT变化的情况,如果明显升高,再考虑抗病毒治疗,可以考虑首选长效干扰素治疗。
该患者后来经过熟人介绍,到北京咨询,找到一位我国大名鼎鼎的顶级肝炎专家,该顶级专家的治疗方案是:进口恩替卡韦(博路定)联合派罗欣治疗两年,然后再服用恩替卡韦单药两年,总疗程四年。
我是一名“不入流”的普通基层医生,偶尔也会代表医院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偶尔也会大会发言,然后毕恭毕敬地听一些所谓的江西省“顶级专家”点评,即使这位专家点评错了,你也得满脸带笑,频频点头。这位中国“顶级肝炎专家”的抗病毒方案是否靠谱呢?我今天也斗胆来“点评”一下。
首先,该患者是否有抗病毒治疗的指针?该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不高,一般波动在60--120之间,体型肥胖,偶尔饮酒,患有胆石性胆囊炎,这些原因都可能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我国三版的乙肝指南都明确指出:“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或者药物、酒精和免疫等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目前的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指南其实应该着重把脂肪性肝炎纳入ALT升高的鉴别诊断。该患者做过CT增强扫描和肝脏纤维化扫描,结果正常,所以单凭ALT轻度升高,并且没有明确排除脂肪肝和胆囊炎的干扰因素的前提下,就贸然启动抗病毒治疗,似乎操之过急了一些。如果在治疗前,能够做一次肝活检,是最好的。该患者的病毒量高达8次方,S抗原和E抗原的浓度特别高,这些都是免疫耐受没有完全打破的标志。所以我这位基层医生给出的处理方法要靠谱得多:戒酒、减轻体重,使用优思佛(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石性胆囊炎,密切观察ALT变化的情况,如果明显升高,再考虑抗病毒治疗,可以考虑首选长效干扰素治疗。
即使有抗病毒治疗的指针,这位“顶级肝炎专家”的方案是否靠谱呢?所谓的抗病毒治疗,说到顶就是一种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必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这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是全世界公认的,我想这位顶级肝炎专家应该不会有不同意见。我们从这三点来逐一“点评”一下。
首先说说安全性,派罗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两年的安全性如何?我国最新版的乙肝指南明确指出:有研究显示,延长PegIFN--a疗程至2年可以提高治疗应答率,但考虑到延长治疗带来的更多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考虑,现阶段并不推荐延长治疗。慢性乙肝目前是一种通过每天一片药物就能得到安全、有效控制的疾病,有必要冒那个风险去争取所谓的“金牌”吗?干扰素的疗程如果过长,所诱发的一些疾病,比慢性乙肝要难治得多,要麻烦得多。
其次说说有效性。我国的新版乙肝指南也有明确的阐述:同步PegIFN--a与NAs的联合治疗方案是否能够提高疗效仍然不确切。同步联合方案较PegIFN--a单药物在治疗结束时HBeAg转换、HBsAg清除、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是没有显着改善停药后的持久应答率。另有研究显示,在PegIFN--a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并没有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HBsAg清除率。
该患者使用这位顶级专家的抗病毒方案,联合治疗两年就一定能够达到HBeAg血清转换吗?我看未必!既然如此,再使用恩替卡韦单独治疗两年怎么能够停药呢?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该患者更像是一位入组病人,是这位顶级肝炎专家的实验对象。医学科学要发展,就必须要突破和创新,就必须要有临床医学实验,但是要建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该患者免疫耐受没有明显打破,目前应该以观察为主。即使需要抗病毒治疗,也应该以抑制病毒复制,稳定控制肝脏炎症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追求HBeAg血清转换,最后才是HBsAg清除。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超越事物的发展阶段。
该患者如果需要抗病毒治疗,最好是在完善相关检查的基础上,先尝试长效干扰素,如果无效或者不能耐受,再换用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治疗。
最后说说经济性。该患者每个月光是药物就要花费六千元,如果联合两年,就是接近15万。15万,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意味着什么?这位所谓的中国顶级肝炎专家想过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