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明显降低,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乙肝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乙肝病毒是引起慢性乙肝的罪魁祸首,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6个月仍然没有清除病毒,就成为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要减少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而且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阻断疾病进展。运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病毒,以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目的是延缓和阻止乙肝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发生、发展,从而改善、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近年来,最新的临床研究发现: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的长期治疗下慢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甚至可以得到逆转。由于乙肝病毒的结构非常复杂,与肝细胞核密切结合,从而决定完全清除乙肝病毒十分困难,因此也就决定了慢乙肝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得到国内外专家承认的、真正有抗乙肝病毒作用的药物有二大类,一是干扰素类,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二醇干扰素等,二是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夫韦等。干扰素治疗是有疗程的,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用药时间要长,部分患者要终生用药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是可以治疗的,但是要选择好治疗对象。慢乙肝患者具有病毒复制、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大于正常上线2倍以上,肝脏病理有明显炎症及肝纤维化的都是治疗对象。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包括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如果病毒复制就应该抗病毒治疗。
有的患者转氨酶升高,虽然保肝降酶药物可以使转氨酶恢复正常,但不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有时甚至会掩盖疾病的进展。有的患者肝功能一直正常,但是肝脏内病毒长期处于复制状态,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有的患者在HBVDNA转阴了,就误以为治疗目标已经达到了,便自行停药,导致不少患者停药后疗效丧失,甚至引起病情加重。因此用不用抗病毒治疗、什么时候应用,什么时候停药等,必须要由有经验的肝病专科医生来决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