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PDA)
1. 适应症
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2. 相对适应症
(1)体重4~8 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2)“沉默型”PDA;
(3)导管直径≥14mm;
(4)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空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田建伟
(5)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3.禁忌症
(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
(2)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 肺总阻力>14woods;
(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
(4)依赖 PDA存活的患者;
(5)合并其它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患者。
PDA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率98%~100%,手术并发症包括:封堵器脱落0.3%、溶血<0.8%、残余分流≤0.1%、封堵器移位0.4%、降主动脉狭窄0.2%、左肺动脉狭窄0.2%、心前区闷痛0.3%,以及极少见的如一过性高血压、血管损伤、声带麻痹、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术后病情平稳于第3天出院。
房间隔缺损(ASD)
1.适应症:
(1)通常年龄≥3岁。
(2)继发孔型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5)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2.相对适应症:
(1)年龄<2岁,但伴有右心室负荷。
(2)ASD前缘残端缺如或不足,但其它边缘良好。
(3)缺损周围部分残端不足5mm。
(4)特殊类型ASD如多孔型或筛孔型ASD。
(5)伴有肺动脉高压,但QP/QS≥1.5,动脉血氧饱和度≥92%,可试行封堵。
2.禁忌症:
(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3)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4)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5)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6)近1个月内患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未能控制者。
(7)患有出血性疾病,未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8)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部分或全部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心房内隔膜,左心房或左心室发育不良。
条件和大小合适的ASD介入手术成功率接近100%,总并发症发生率约1.89%,包括:残余分流、血栓栓塞、气体栓塞,头痛或偏头痛、穿刺部位血肿和股动静脉瘘、心包填塞、封堵器移位脱落、心律失常、主动脉至右心房和左心房瘘、溶血、感染等。
术后病情平稳于第3天出院。
室间隔缺损(VSD)
1.明确适应证
(1)膜周部VSD
年龄:通常≥3岁;
体重大于 5 Kg;
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VSD,直径>3mm,< 14mm
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VSD及主动脉瓣返流;
超声在大血管短轴五腔心切面9~12点位置。
(2)肌部VSD>3mm。
(3)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4)心肌梗死或外伤后VSD。
2.相对适应症
(1)直径小于3mm小VSD。
(2)嵴内型VSD距离肺动脉瓣2mm以上,直径小于5mm。
(3)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后3个月,心腔内无赘生物。
(4)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 2mm,无主动脉右冠窦脱垂,不合并主动脉瓣返流,或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返流。
(5)VSD合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6)VSD合并PDA,PDA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7)伴有膨出瘤的多孔型VSD,缺损缘距主动脉瓣2mm以上,封堵器的左心室面可完全覆盖全部入口。
3.禁忌症
(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
(2)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径路中有静脉血栓形成。
(3)巨大VSD、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可能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
(5)合并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
(6)合并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
(7)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操作。
符合适应证条件的膜周部VSD基本上可全部获得成功,相对适应证患者的总体成功率>95%。目前我国VSD封堵术总体成功率达96.4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61%,死亡率为0.05%。并发症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移位或脱落、腱索断裂、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返流、残余分流、溶血、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及血管穿孔、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头痛等、局部血栓形成及周围血管栓塞等。
严重并发症如传导阻滞等多发生于术后1-5天,术后病情平稳于第5天出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