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赵某,男,35岁,以“不明原因左髋部肿痛活动受限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左大转子部疼痛,活动受限,局部无红肿,活动后加重,当地医院予以止痛药物治疗,疼痛减轻,停药后疼痛如常,半年后出现髋关节前侧疼痛,并出现一局部肿块,给予膏药外敷、止痛药等处理,效果不明显,近日疼痛加重并活动明显受限,肌肉明显萎缩。
发病以来,睡眠差。专科查体:左髋关节周围肿胀疼痛,活动严重受限,以屈曲外展受限明显,髋关节周围压痛,以大转子及髋臼内缘压痛明显,髋臼内缘可触及一硬性包块,左下肢肌肉萎缩,膑骨上缘4指处较对侧细5cm,大腿中段处较对侧细9cm,左足末梢血循、感觉正常。
X线:左侧髋臼部骨质破坏,包括坐骨及耻骨,边界不清,髓腔密度降低,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向内侧及下侧均有一软组织包块,其中髋部下方包块内有点片状骨钙化(图1)。CT:左侧髋臼部骨质破坏,有较大软组织包块,内有点片状骨钙化(图2)。
初步诊断:左髋臼部软骨肉瘤?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治疗经过:入院MRI检查提示左侧髂骨、坐耻骨、髋臼骨质破坏合并软组织肿块。考虑为恶性肿瘤(图3)。胸平片及CT(编号44030)双肺,纵隔,心脏,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在局麻下行肿瘤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最后根据患者家属意见在全麻下行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术,术中见肿瘤组织为一直径约8厘米的椭圆性肿块,蒂部于耻骨相连,向内侧推开腹膜,见小骨盆内有一直径约6厘米的椭圆性肿块,肿块蒂部于耻骨相连,输尿管于肿瘤组织粘连,游离并保护输尿管,分离肿瘤组织周围粘连,闭孔血管及神经穿入肿瘤组织内,从耻骨蒂部将闭孔外侧肿瘤组织从包膜外完整切除。
见肿瘤包膜内组织呈银白色颗粒样结节,同方法切除闭孔内侧肿瘤组织,彻底刮除耻骨内肿瘤组织,见耻骨位于闭孔部位即耻骨下缘及髋臼盆腔壁骨质被肿瘤侵犯,彻底刮除肿瘤组织,耻骨仅残存骨皮质,髋臼内下部位仅存关节软骨,反复冲洗伤口,清理肿瘤组织可能残存的各个部位,于髋臼底部分别穿入3根钢针,X线证实钢针位置良好。
应用骨水泥修复肿瘤刮除后的耻骨及髋臼缺损,再次X检查,骨水泥固定可靠,充分。冲洗后缝合3层腹肌,修复腹股沟韧带,缝合腹肌于腹股沟韧带,将内收肌缝回到耻骨附着处,缝合筋膜及皮肤。术后15天患者出现左下肢肿胀,B超检查提示股静脉N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对症处理,肿胀消失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病理报告为右髋臼软骨瘤,并有恶性变迹象。术后X线示肿瘤刮除彻底,骨水泥填充充分。
【病案评析】
本病特点:
①患者男性,35岁;
②发病部位为髋臼、坐骨、耻骨;
③病程1年,逐渐加重;
④肿瘤范围较大,局部有肿块,患肢肌肉萎缩,活动明显受限;
⑤拍子示肿瘤内有钙化灶,软组织包块,无骨膜反应,术前穿刺及术后病理不一致。
1、诊断
本病诊断上首先确定为软骨来源肿瘤,综合临床及影像资料,考虑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术前穿刺支持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术后病理报告为软骨瘤恶变。我们就本病例诊疗过程中的三个疾病做鉴别诊断。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为由粘液样软骨组成的软骨来源的良性肿瘤,发病年龄为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常为单发,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和跗骨,股骨远近端、胫骨近端、腓骨远端多见,尤以胫骨近端最多,原发于骨骺和骨干的少见。首发症状为疼痛,疼痛可为缓慢的,也有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的,病程可为1周到数年。儿童发病则较为迅速,可有自发性骨折。本病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会很大,有反应骨,多为Ⅱ期活跃性病变,Ⅰ期静止样病变很少,Ⅲ期侵袭性病变,穿破骺板侵入骨骺和周围软组织的亦很少。影像学特点:
①干骺端发病;
②偏心性延长轴生长,大小不一;
③密度较低,皮质膨胀,边缘硬化明显,可见粗的骨小梁;
④虽来源与软骨,仅13%的病例出现钙化;
⑤可突破皮质,伴发骨膜炎时皮质呈半圆形的皮质缺损,如同被咬过一般,有时骨膜破坏出现软组织包块,肿瘤巨大时应注意与恶性肿瘤鉴别。对于本病的治疗,切除不彻底有25%的病例复发,故仅仅对病灶刮除不是最好治疗方案,而广泛切除或大块切除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如果病变侵袭软组织或骨骺或出现转移病灶,应视为低度恶性的软骨肉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