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化性纤维瘤亦称成骨性纤维瘤、骨性纤维瘤,占原发病骨肿瘤的0.7%,良性骨肿瘤的1.2%。发病年龄8月~20岁,50%小于5岁。女性发病较多,男、女比为1:3。发病部位多见于胫骨,其次为股骨、肱骨、尺骨和桡骨。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最长可达数年,一般无症状,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就诊,也可出现局部轻微疼痛和肿块。胫骨发病多在骨干前侧骨皮质,常可见到胫骨呈前弓畸形,肿块可有轻度压痛,邻近关节的病变有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病变发生于骨干或近干骺端一侧皮质骨内,不累及骨骺,病灶呈偏心性膨胀性改变,多为不规则的单囊或多囊形,轮廓清晰,边缘硬化,病变一般不穿破骨皮质,无骨膜反应。病变范围广泛者,可致患骨明显畸形。
2、CT检查:可见骨皮质内囊状破坏,其间常有增生骨化所致的不规则高密度区,硬化成骨区的CT值500~1400Hu不等,骨皮质不规则增厚,向髓腔内突出致髓腔变形、变小,有时可致髓腔闭塞。
3、MRI检查:多数病灶在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上均为低信号,有时可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4、病理检查
肉眼所见大体标本见肿瘤组织呈灰白或灰粉色,有砂砾感。由于纤维成分较多,与纤维瘤近似。手术见局部隆起,囊性病灶膨出处呈青紫色,内含黄色液体及肉芽样组织。
镜下所见肿瘤由纤维组织和骨小梁构成。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呈无定形排列,且形成胶原纤维,疏密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均匀分布着骨小梁,骨小梁形状不规则,周围被成排的骨母细胞包绕,偶尔可见到破骨细胞,肿瘤的中央部常见编织骨,其外周逐渐向板状骨过度,有的已成为板状骨。
诊断要点
1、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块。肿块有轻压痛,或为无痛性肿块。邻近关节的病变有功能障碍。
2、X线表现病变区为囊形密度减低区,可为单囊或多囊状,至晚期瘤组织逐渐骨化而密度增高,周围可仍为密度减低区。
3、病理检查镜下见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呈无定形排列,纤维性基质内散布着骨小梁,形态不规则,周围有单层整齐的骨母细胞包围。
鉴别诊断
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主要鉴别点是纤维异常增殖症病变在骨髓腔内,中心性膨胀,边界不清,X线表现为磨砂玻璃样改变,组织学上两者显然不同,骨化性纤维瘤于纤维组织间见有大量纤细的条状新生骨,骨小梁周围有较多活跃的骨母细胞覆盖。而纤维异常增殖症的骨小梁仅成熟到编织骨阶段,见不到板状骨,未成熟的骨小梁周围是纤维组织,无骨母细胞覆盖。
2、骨巨细胞瘤主要鉴别点是骨化性纤维瘤病变多累及骨干,不超越骨骺线,病变区为囊形密度减低区,可为单囊或多囊状,至晚期肿瘤组织逐渐骨化而密度增高,周围可仍为密度减低区。而骨巨细胞瘤位于骨骺线闭合处,病灶内无骨化影。病理学检查易于鉴别。
3、骨母细胞瘤主要鉴别点是骨化性纤维瘤位置为干骺端或骨干,不超越骨骺线,病变区为囊形密度减低区,晚期肿瘤组织逐渐骨化而密度增高,病灶内无钙化。而骨母细胞瘤表现为骺端小圆形低密度阴影,边界清楚,周围有反应骨形成硬化缘,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病理检查易于鉴别。
治疗与康复
1、非手术治疗
儿童期骨化性纤维瘤可不手术,定期复查,如果肿瘤无明显增大,对行走等功能无明显影响者可继续观察。
2、手术治疗
刮除植骨术:肿瘤较小时,可刮除加植骨,但此种病例较少。单纯局部刮除,复发率较高,应结合辅助治疗,彻底刮除肿瘤组织后,瘤腔内壁彻底灭活,可应用95%乙醇、石碳酸、液氮等,刮除后应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填充瘤腔,有侵袭性者,可考虑骨水泥填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