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是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大都是青壮年。它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开始时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然后波及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最后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强直,全身其他器官或组织也可受累,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神经、胸膜、心包、淋巴结、脾脏及骨髓等。
类风湿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认为与感染和全身免疫有关,部分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也可能与内分泌不平衡有关。
临床上多发于16-55岁之间,女多于男,发病多隐匿,常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手足盗汗和关节酸痛等前期症状,大多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最常侵犯四肢小关节,特别是手部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晨起时手指关节僵硬,不能紧紧握拳,然后向上侵犯大关节。
早期关节开始有疼痛和僵硬,逐渐出现肿胀、积液和局部温度升高,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和肌肉痉挛,逐渐发生肌肉萎缩和肌肉挛缩。至晚期由于关节软骨破坏消失,韧带、肌腱松弛,肌力不平衡,可出现关节的各种畸形,最多见的是掌指关节的半脱位和手指的尺侧偏斜,最后发生关节强直。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自发性缓解和复发的特点,关节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之久,多数病人将程度不同的丧失部分关节功能。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常有皮下结节、皮疹、心脏病、眼病等,但较为少见。
化验检查常有白细胞升高,继发性贫血,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
X线检查全身骨骼均有程度不等的骨质疏松和萎缩。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是炎性的。这种炎症会导致化学因数的释放而使滑膜增厚,从而损伤关节骨与软骨。滑膜的炎症会导致疼痛和肿胀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早期,尤以单关节炎开始的及X线改变尚不明显时,需随访观察方能确诊。国际上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5年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损伤性检查和特异性较差的关节疼痛和压痛,对晨僵和关节肿胀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较西方国家为轻,标准第一条及第二条我国患者不尽都能符合,可以灵活掌握。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4、对称性关节肿(≥6周)。
5、皮下结节。
6、手X光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4条或4条以上标准。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
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
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
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一)一般疗法:发热关节肿痛、全身症状来者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
(二)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金制剂、青霉胺、氯喹 、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氨甲蝶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它治疗如胸腺素、血浆去除疗法等尚待探索。中药以补肾顾本为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缓解关节肿痛症状,具有较好的近远期效果。可配合服用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的中成药。
(三)理疗: 目的在于用热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达到消炎、去肿和镇痛作用,同时采用锻炼以保持和增进关节功能。理疗方法有下列数种:热水袋、热浴、蜡浴、红外线等。理疗后同时配已按摩,以改进局部循环,松弛肌肉痉挛。锻炼的目的是保存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规律地作主动或被动的关节锻炼活动。
(四)外科治疗: 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滑膜切除术。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者可行截骨矫正,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预后?
一般说来早期即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恢复大多较好。起病急的优于起病缓者,男性较女性为好,仅累及少数关节而全身症状轻微者,或累及关节不属对称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暂,约有10%~20%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成残废。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严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继发感染。
发病呈急骤者的病程进展较短促,一次发作后可数月或数年暂无症状,静止若干时候再反复发作。发作呈隐袭者的病程进展缓慢渐进,全程可达数年之久,其间交替的缓解和复发是其特征。约10%~20%的病人每次发作后缓解是完全性的。每经过一次发作病变关节变得更为僵硬而不灵活,最终使关节固定在异常位置。据国外统计,在发病的几年内劳动力完全丧失者约占10%。
本病与预后不良有关的一些表现为:
①典型的病变(对称性多关节炎,伴有皮下结节和类风湿因子的高滴度);
②病情持续活动一年以上者;
③30岁以下的发病者;
④具有关节外类风湿性病变表现者。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外科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抵抗能力低下,容易发生术后感染。所以,最好在术前就使用敏感抗生素。更重要的是,术前检查潜在感染灶。人工关节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不是活的组织,没有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一旦人工关节上面沾染细菌,就会越长越多,引起红肿、疼痛,甚至导致人工关节的完全失败和生命危险。术后还要常规使用一段时间的抗生素。
在准备接受外科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中,约90%的患者在发病后曾接受过激素治疗,其中许多病人停用激素后,病情会立即加重。所以,对于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手术期间仍必须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停用激素2年以上的病人,同未用激素者一样,不予任何特殊准备。对于停药超过1年但不足2年的病人,基本上也需补充激素治疗,但用药量酌情减少,用药时间缩短,常于术后第2天停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的手术治疗方法有矫形术、关节融合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王黎明认为,矫形术多用于关节畸形或者是比较年轻不能做关节置换的患者。手部的各种畸形多数可由矫形术来纠正,如鹅颈样畸形可以应用内在肌松解术来矫正。轻度钮孔畸形可用伸肌腱切断术治疗,中度的也可用手术使肌腱得到平衡来纠正畸形,而重度的则只能做近侧指间关节固定术。
类风湿足病需手术治疗的是:拇外翻、爪形趾、疼痛性胼胝、锤状趾畸形、鸡眼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可行胫骨近端截骨术或股骨远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又称关节固定术,目前对肢体大关节做固定手术比过去少,主要是由于人工全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尤其是髋和膝关节。踝关节固定术比其他大关节固定术更常用,因其疗效满意。
手指和足趾的小关节也常采用固定术治疗。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多用于关节中晚期、功能障碍的患者。人工髋、膝关节技术较为成熟,效果也较好,应用较广泛。
幼年型类风湿关炎病人,如骨骺发育不成熟,最好等待年龄大些,骨骺闭合、骨骼变粗时手术效果更好。如果软组织松解、截骨术、滑膜切除术能解决问题,应尽量不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品种可分国产和进口两大类。国产人工关节价格大约在1万元左右,进口产品价格大约2万~3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