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小骨瘤,常见于年轻人。发病人群中90%年龄在30岁以下,以男性患者为主。股骨和胫骨为好发部位。主要症状为疼痛,夜间加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轻。
由于骨样骨瘤导致的持续疼痛,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中找到准确的部位比较困难,所以通常需要进行大范围的骨切除来保证彻底治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致残率。
首次使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见于1992年Rosenthal et al的报告。该方法在全球的一些中心城市实行过。由于据报道,该方法能明显降低致残率,我们于2000年也采用了这一技术。
我们对2000年8月至2005年2月间,被诊断为骨样骨瘤,并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圣.文森特医院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24名患者进行了回顾调查。其中,女性患者6位,男性患者18位,平均年龄为20岁。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以缓解病痛,切除病灶。
在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后,手术操作由外科医师和CT室的介入放射医师联合完成。当电极针插入病灶,开始消融手术时,患者的静止脉搏率为每分钟10-20次。所有患者在麻醉恢复后12小时内均得以出院并允许“承重”行走。
术后,23名患者的疼痛症状立即得以缓解。7名患者症状缓解后又加重,1名没有缓解。症状复发期多为术后8个月。有7名患者接受了多次RFA手术,其中6名患者再无疼痛症状,1名患者在第二次术后7个月复发,在对其施行第三次RFA后,治疗取得成功。
在复发的8名患者中,5名患者的病灶均≥10mm。
追踪这组患者的平均用时为26个月。其中一名患者由于出国的缘故,中断了后续追踪,但也没数据显示其在术后2年内有复发。在追踪结束前,除了一名患者仍然在等待进一步治疗外,其余23名患者均无疼痛症状出现。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骨样骨瘤是新近的一种疗法。在进行多次治疗后,我们的治疗成功率为96%,而复发率为35%,高于其中报告的复发率。我们注意到,病灶≥10mm的患者复发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部位直径约为10mm,虽然对大于10mm的病灶进行多次消融,但由于消融模式重合,很可能对这些范围外的肿瘤,消融并不完全。Woertler等人认为,病灶越大,复发率越高。Vanderschueren等人推荐对最大直径≥10mm的病灶进行多次消融,以降低复发率。 我们同意这一说法,并认为复发和残余疼痛是由未消融的残余组织导致,并非在原位出现新病灶。
相对于其它疗法,射频消融疗法治疗骨样骨瘤有着几方面的优势。之前,一直选择外科切除治疗该疾病,外科切除时准确定位病灶很困难,而整块切除常常要求大切口,以及内固定,防止手术部位出现裂痕。外科切除术后,通常需住院4天以上,而我们用RFA治疗的患者在术后12小时内就出院了。外科切除术后,对于病灶位于下肢的患者,常要求其进行一定时期的保护性“承重”行走,而用RFA治疗的患者术后即可无限制地“承重”行走。
(图:股骨中部的骨样骨瘤)
难以定位病灶是外科切除术治疗骨样骨瘤公认的一大缺点,而射频消融术中,则能在CT引导下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经皮射频消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骨样骨瘤的方法,较之传统的外科切除术,有着明显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射频消融疗法,加之对大病灶患者的复发风险进行适当评估,应为治疗肢体骨样骨瘤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