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但是,只有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变时,才可称为冠心病。
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可放射至心前区或左上肢,持续数分钟,用硝酸酯制剂或稍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根据起因和疼痛的程度,国际上习惯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三种。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表现为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用硝酸酯制剂或休息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根据心肌梗死的范围和深度可分为心内膜下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两个主要类型,其中尤其是透壁性心肌梗死可并发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或心律失常等。
3、心肌纤维化。心肌纤维化是由于中重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的心肌纤维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所产生的结果。此时心脏体积可增大,心腔扩张。
4、冠状动脉性猝死。冠状动脉性猝死是心源性猝死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40-50岁成年人,男性比女性多3.9倍。猝死是指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冠状动脉性猝死可发生某种诱因后,如饮酒、劳累、吸烟及运动后,患者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或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迅速昏迷。可立即死亡或在一至数小时后死亡,有的则在夜间睡眠中死亡。
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
年龄(>65岁),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缺乏锻炼和体力活动,吸烟,高血压,肥胖,糖尿病,有心脏病家族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