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患慢性胃炎多年,经西医系统治疗,症状却不见好转。市面上治疗胃病的中成药也吃了很多,但都没有明显疗效,不知道为什么?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动力障碍、碱性液体反流等有关,但临床中采用清除Hp、促进胃动力和保护胃粘膜等治疗,有时也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根治本病,这是因为慢性胃炎的病因非常复杂。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比如有的病人表现为胃部胀痛,或攻撑两胁,嗳气泛酸,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气上火等情志因素而发作,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这是肝气犯胃所致的胃痛。若胃痛灼热,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是肝郁化火、肝胃郁热之胃痛。而脾胃虚弱导致的胃痛,则表现为隐隐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无力等。其他还有食积胃痛、阴虚胃痛、血虚胃痛等。临床医生要仔细辨析、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疗效。曾有一位病友,因胃痛隐隐,大便干结,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木香顺气丸,结果病没见好却添了新病。来诊时,见口干舌燥,夜寐不宁,舌红少津,苔少脉细,一派胃阴亏虚之象。病情加重的原因,与木香顺气丸中大量的香燥走串药物有关,这类药物久用则耗气伤阴,加重病情。用了一些滋养胃阴、清热生津的药物,症状很快就减轻了。中医药的疗效决定于辨证论治与经验用药的水平。
另外,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现代研究证明,胃粘膜的再生、重建以及恢复机能约需3~5个月,治疗期最少3个月。现在市面上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品种繁杂,选用的药物即使对症了,但频繁更换,疗程太短,也将影响其疗效。所以,必须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中西药结合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题2:为什么慢性胃炎病情迁延、难以根治,中医治疗有什么对策吗?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药期间上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作,不少
患者认为本病不能断根,有的医生也认为要终生根治也确实困难。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没有根除或重新感染以及胃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没纠正等原因,致胃粘膜炎症逐渐加重甚或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病情加重。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耐药比例逐年增高,而清热、养阴、行气、益气类中药对HP抑杀疗效确切,如黄连、大黄、虎杖、党参、厚朴、田七、元胡、麦冬等,在复方中多有很好的疗效。辛开苦降法是治疗 HP相关性胃炎的重要法则。中药不像抗生素那样单纯对Hp起抑杀作用,而是还有调动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胃粘膜血流量,增强胃粘膜保护等,并对西药起到增效作用对抗Hp及其致病因素的。通过中医治疗后,再使用三联或四联疗法清除HP,或可减少耐药,提高疗效。
另外,理论上,吗叮琳、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有促胃动力和调整肠胃括约肌作用,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但事实上,不少病人用久了也不奏效,体虚病人用了会有头晕,或腹泻副作用,影响了这部分病人的依从性。但中医的健脾养胃、行气降逆等治疗方法,疗效更佳显著,守法守方,灵活加减,结合饮食、起居、精神的调理,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医药调治,慢性胃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问题3:慢性萎缩性胃炎易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被称为胃粘膜的癌前病变
药物治疗不易阻断,中药是否有效?
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尤其是大肠型化生上皮和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与癌的关系更密切,被视为癌前病变。对于上述两种胃癌前病变,目前尚无能明确阻断其进展的西药,针对幽门螺杆菌行杀菌治疗,或针对胆汁反流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对于伴发的胃癌前病变也无济于事。中医药在逆转胃癌前病变方面,做了大量的的研究工作。认为,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日久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气滞血瘀,内毒由生,通过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法治疗,使正气充足,阴阳调和,气血通畅,部分萎缩性胃炎或轻度的癌前病变可获逆转。临床上常用的益气药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养阴药有沙参、麦冬、生地、女贞子等,行气药有郁金、延胡索、佛手、木香等,祛瘀药有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这可能是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病因病理中的多方面起综合协调作用。
问题4:中医诊察胃肠病也需要做内窥镜检查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内窥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排除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更为治疗提供了依据。临床上可以根据检察的结果 ,给予抑酸、清除HP等西药治疗。就中医而言,望闻问切四诊,是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而望诊尤为重要。内窥镜检查就是扩大了的望诊。中医师不仅可以根据四诊诊察疾病,更可以直接观察你的胃腔、肠腔,根据局部粘膜的变化,去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有学者观察发现,镜下见粘膜变薄、苍白,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胃壁蠕动减弱者,多属于脾胃虚弱型;而粘膜发红,充血、水肿、糜烂,分泌物有臭味,则多见于脾胃湿热型胃肠病患者。所以,通过窥镜下局部望诊与传统的四诊相结合,就可以辨证分型、立法处方,使诊断更精确,治疗更有效。另外,对于通过胃镜检查明确的胃粘膜中度以上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即使临床症状不典型,也可以根据“久病入络、虚久则瘀”的理论,加入活血化瘀、解毒抗癌药,及早地加以防治,阻断疾病恶变的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