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由Hirschsprung于1886年首次描述,根据其发现者的名字又可称为Hirschsprung病。之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Swenson医生于1948年开始采用狭窄段、扩张段切除, 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数十年来各国小儿外科工作者对巨结肠的病因、病理、组织化学、基因研究,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进,使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因研究、诊断方法和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巨结肠的手术治疗由传统的结肠造口、根治、造口关闭等三期手术逐渐过渡到二期、一期根治手术,手术对患儿的创伤越来越小。1994 年Smith医生开展的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巨结肠根治术和1995年Georgeson开展的腹腔镜Soave巨结肠根治术开启了巨结肠根治术的微创时代; 1998 年墨西哥医生Torre D. L提出了单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达到了真正意义的微创治疗。微创永远是外科医生应遵守的一贯原则。
在我国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和单纯经肛门Soave术已在各大医院相继开展。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有单纯经肛门根治术无法取代的优势;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有着众所周知的优点如切口小,手术效果好,术后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其在术中结肠壁的活检、确定肠管的切除范围、长段型巨结肠的游离等方面的优势是其他术式无法取代的。腹腔镜手术处在非常年轻的时期,尤其对长段型巨结肠和巨结肠同源病来说,传统的手术方式已经历时间的考验,而腹腔镜手术则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发症的发生不可避免。了解并发症发生有关因素,掌握其临床表现以及预防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其严重后果。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内出血、肠扭转、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小肠结肠炎、尿潴留、便秘、污粪、腹泻、直肠粘膜脱垂等。
㈠、内出血:
主要为肠系膜血管出血及骶前血管出血、直肠肌鞘出血等。 腹腔镜下巨结肠手术结肠系膜的游离均用超声刀完成。正确使用超声刀进行分离,极少会出血。巨结肠手术中超声刀的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5 mm 以下的血管可有效地凝切。离断结肠系膜的血管均可使用超声刀代替结扎、上夹或电灼止血。②正确应用切割及凝固。直肠周围组织疏松、血管细,可加快切割速度;肠系膜根部血管较粗,宜采用先凝固后切的方法; ③正确选用和使用刀头,巨结肠手术宜选用5 mm弯曲的刀头,如遇较粗血管,可先行封合,后再切断。骶前的游离拟贴近直肠进行,不宜游离太深,一方面避免损伤骶前血管丛,还可避免神经损伤。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包括Duhamel术、Soave术、Swenson术,目前采用较多的是Soave术,因其需要剥离直肠粘膜,肌鞘内止血不彻底也是术后内出血原因之一。采用间接电凝粘膜剥离法可以较好的控制出血。
㈡、结肠扭转:
肠扭转多发生于完成游离、结肠经肛门拖出的过程中。拖出的结肠系膜侧应向背侧;肠扭转可导致肠管血供不良,肠坏死,吻合口瘘等。在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升结肠翻转时最容易发生。肠扭转达1800 时,术后可出现不全肠梗阻表现。
在闭合的腹腔内处理已游离的结肠是本手术的难点和关键步骤。腹腔镜下Deloyers法升结肠翻转是比较困难的步骤,处理要点: 钳住阑尾根部,提起横结肠右侧,将回盲部从已游离的横结肠后方拖至肝下,同时助手将横结肠以下肠管推向右下腹,将小肠拖向左侧腹,结肠系膜缘血管贴后腹壁, 勿压迫小肠管,否则将导致内疝可能。腔镜下监视拖出和旋转的全过程,使腹内肠管与肛外肠管旋转角度一致。
㈢、吻合口瘘、狭窄:
腹腔镜巨结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约1-2%,而且多发生于结肠次全切除术后,发生原因为:拖出结肠系膜游离不够,拖出结肠张力高,影响吻合口愈合;结肠血供不良(拖出结肠扭转、边缘血管损伤等);直肠肌鞘内感染;营养状况差以及吻合技术的原因。预防处理:手术时必须使结肠无张力拖下,结肠勿扭转,保证结肠血运良好,直肠肌鞘止血彻底,防止感染,改进吻合技术。
吻合口狭窄为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约5.1%,与吻合口回缩扭转、术后扩肛不正规以及吻合技术有关。腹腔镜下Soave法巨结肠根治术后应常规扩肛6月以上,应用扩肛器规范扩肛。出现狭窄通过扩肛亦可有效治疗。
㈣、小肠结肠炎:
小肠结肠炎(enterocolitis ,EC)是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据报告发生率在20 %~40 %,死亡率为3.0%~30.0%, EC可发生在根治拖出术前后。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原因:术后吻合口狭窄,内括约肌持续痉挛状态,大便滞留,肠道粘膜屏障受损等。
预防、处理:术后正规扩肛3-6月;禁饮食,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温盐水灌肠等。
㈤、术后尿潴留:
发生率约3.4%,可能与手术中损伤盆腔神经丛有关。超声刀游离直肠时应尽量不要靠近膀胱,以免热传导影响术后膀胱排空。同时游离直肠后壁时应尽量靠近肠壁,以免损伤盆腔神经丛,影响膀胱功能,导致尿潴留。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定期开放,待膀胱功能恢复后再拔除导尿管。
㈥、污粪、便秘、大便失禁:
术后污粪发生率约12%,表现为有正常的排便和控制,但常有小量粪便和粪汁玷污内裤。术后近期肛门污粪主要与肛门内括约肌松弛、麻痹有关,多于2-3月内恢复。
先天性巨结肠各种根治术均可能发生便秘和失禁(约5%),其原因各有不同。腹腔镜下Soave巨结肠根治术出现大便失禁的原因:1.齿线上方约1.5cm内存在大量感受器,巨结肠根治术中可能损伤了这些感受器;2.术中损伤了内括约肌(如暴力扩肛、牵拉等),甚至将内括约肌一并切除;3.直肠壶腹具有储存大便功能,腹腔镜下Soave巨结肠根治术切除了全部直肠,导致大便储存和感觉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术后出现短期肛门失禁。4.术后直肠粘膜脱垂致大便失禁。
便秘的原因主要有:残留有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吻合口狭窄;直肠肌鞘未切开等。
术中避免过分牵拉括约肌,充分切除病变结肠,“V”形切除直肠肌鞘后壁,术后规范扩肛治疗等可预防此类并发症。
㈦、腹泻
因结肠切除,巨结肠术后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频繁。多见于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经肛门拖出术后,残留结肠的代偿不足;大便次数可多达40次或以上,一般6个月左右可恢复到每天2~3次。结肠的吸收功能大部分在右半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主要是贮存粪便,所以右半结肠的存在确保了水电解质的吸收;同时,结肠次全切除保留了回盲瓣,从而保证了营养物质在回肠内的吸收利用。一般不会出现营养障碍。
围手术期严重腹泻可导致肛周红肿、糜烂,经局部护理后多能治愈;同时静脉补液,一般不会出现水、电介质、酸碱平衡紊乱,部分病例口服止泻剂有一定缓解。
㈧、肛管、直肠粘膜脱垂:
发生原因:手术时腹腔内已游离肠管未全部拖出切除,使结肠与肛门齿状线吻合后,随着肠管蠕动及排便,使松动游离的肠管套叠脱出;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盆底组织松驰,直肠脱垂可能;术后腹泻,特别是结肠次全切除术后大便次数多,可导致直肠粘膜脱垂;直肠肌鞘切除过多。
预防及处理:术中避免直肠肌鞘切除过多,术后营养支持对症处理;出现脱垂者可行直肠粘膜切除、肛门环箍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