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初产妇王女士不慎摔跤跌倒后羊水早破,急送医院产下胎龄仅32周的男婴,其出生体重仅1500克,头围仅28厘米。在新生儿保育箱里接受吸氧、保暖、输液等强化护理6周后出院。回家后3个月,王女士感觉儿子看移动的物体不会转头,隧道到医院检查,诊断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吸氧】
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而且接受过较长时间吸氧治疗的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克以下,头围在33厘米以下。由于发育未成熟,常需放入暖箱里吸氧。是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征兆。
【视网膜病变】
指早产儿的视网膜由于发育缺陷或者延迟,存在视神经和/或血管部分缺失,出生后吸氧刺激无血管区域,长出结构不正常的新生血管,这些血管破裂继发眼底出血和机化膜形成,后者牵拉又造成视网膜脱离。晚期严重患儿常常不能保留独立生活所需要的视力,甚至完全失明。该病在早产儿中患病率高达15%-30%,32周以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未成熟儿尤其高发。
视网膜未发育成熟是该病的主要原因。及早发现临界病变并及时治疗是挽救患儿视力的关键。家长应在妊娠期关注母婴保健,尽可能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一旦未能避免,要主动带早产低体重儿到医院检查视力发育情况,严格掌握吸氧治疗的指征和程序。
【医师点评】
“瓜熟蒂落”形容十月怀胎足月顺产,提早出生的孩子则较难哺育。怀孕早期胎儿的视网膜尚无血管,靠玻璃体动脉和脉络膜动脉供血。胎儿长10厘米、妊娠4月,才有动脉穿过视神经乳头向周边的视网膜生长。胎龄6-7月,血管迅速生长,妊娠36周血管接近周边,足月时基本覆盖整个视网膜。
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和神经尚未完成发育,出生后还存在无血管区,在长时间吸氧等诱因作用下,无血管区长出结构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引起出血、机化膜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患儿失明。将早产儿放入暖箱大量吸氧虽然降低了未成熟儿的死亡率,但视网膜病变明显增加。因此早产儿吸氧疗法应该严格把握指征,只有患儿发绀或有生命危险时才适量、短期使用。
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强调氧疗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
(2)在氧疗过程中, 应密切监测。
(3)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 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 应积极查找病因, 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给以相应治疗。
(4)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 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5)凡是经过氧疗, 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 应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 以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6)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不具备氧疗监测条件, 应转到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视网膜病变筛查针对出生体重<1500克 , 胎龄<28周的早产儿,体重<2000克但全身情况不稳定的< span="">早产儿也应该筛查。不论是否早产,母亲只要发现患儿视力不正常,及时送医尤为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