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提升了。胸口闷痛、体力活动的时候感觉心悸、气短,听到噪音也觉得心慌、胸闷……由于是心脏的疾病,患者往往提心吊胆,不敢做剧烈运动,为自己挂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现在,冬天快来啦,到了冠心病高发的季节。记者了解到,其实,冠心病并不需要这么提心吊胆,适度做做康复治疗,反而会对病情有帮助。
连在小区里走走都不敢 竟“宅”出心力衰竭症状
李教授今年72岁,患有冠心病10多年了,一直口服药物治疗。近一年多,有几次在小区里步行稍快后,李教授出现突然发作性胸闷、疼痛、恶心、头晕的症状。
急诊送往医院后,查明无心肌梗死表现,每次都是虚惊一场。医生几次建议李教授做冠脉支架植入,但因为担心手术风险,李教授最终还是没做手术。
但折腾的次数多了,李教授也有了心结。最近一次出院后,他决定,以后尽量避免运动,以免引起发病。朋友聚会、公园赏花之类就不去了,连在小区里走走也渐渐不要做了。天气冷了,李教授更小心了,连家门都不敢出,专心在家里保养身体。
在家里“宅”了一段时间后,李教授居然还宅出了个感冒,咳嗽,流鼻涕,喉咙还痛。老伴觉得李教授是因为活动减少,免疫力下降,想让他出去走走,可十年被蛇咬,一朝怕井绳的李教授坚决反对。随着时间的延长,李教授的抵抗力越来越差,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居然演变成肺炎,甚至出现了呼吸急促等心力衰竭的症状,只好再次入院就医。
个月康复治疗后 能帮学生指导学业了
这次住院,李教授的老伴为这事专门咨询了医生,最后拍板决定:去康复医学科看看。
医生为李教授做了仔细检查后,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给李教授布置了“冠心病康复”的家庭作业,叮嘱他放下思想包袱,不要老提心吊胆,担心运动会发病。私下里,医生还告知家属,要在平时在生活中和运动锻炼时多鼓励老李,多开导开导他。
回家后,在家人的陪同下,李教授半信半疑的开始了康复治疗。起先,是每天出去走大约半个小时,速度大概为每分钟30-40步;过了一个星期,发现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出现,可以开始逐渐增加走路的时间和速度。
在医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过了2个月后,李教授每天早晚可各坚持半小时步行,速度为每分钟50-60步。李教授自己感觉了一下,体力明显恢复了,精神好了不少,走路的时候也不用家人一起看护了。感冒之类的小病,也没有再出现了。
身体好了,李教授的心情别提多开朗。他逐渐开始参加老同事组织的娱乐活动,也会出去赏赏花,偶尔还回到校园给学生指导学业。这样的生活质量比以前“宅”在家里的时候可好了不少。
做冠心病康复治疗 要记得复诊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孟祥博说,冠心病,是个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疾病名称。但是冠心病康复治疗,这个名词可能医院里不少医生也没有听说过。
从康复医学科定义上来讲,所谓冠心病康复,是指综合采用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和再训练,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心理、生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在开始运动后,要定期到康复医学科复诊。医生通过这一阶段的运动情况、患者对运动的反应及相应的检查评定,适当的调整运动量。还应注意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以便出现症状时及时进行自我急救。
此外,体育运动不能完全取代药物冶疗,不要自行更改药物的使用。有效的康复治疗可使冠心病死亡率降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