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是小儿斜颈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民间俗称斜脖子.其临床表现是以患儿头向患者倾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征.患儿在出生后发现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突出如条索状,或在肌腹处呈一棱形或卵圆形状肿块.有的还伴有面部变形,患侧眼裂及面部小于健侧.晚期病例,一般伴有代偿性的胸椎侧凸。
小儿肌性斜颈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的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头位不正,长期侧向一侧,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临床上表现为整条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变粗、变硬,多见于条索型或条索性的混合型肌性斜颈.后天性的是由于产钳引产挤压或难产助产中牵拉损伤,引起局部软组织血肿,肌肉内片状性血管栓塞,血肿肌化,以后逐渐形成一个棱形或卵圆形状肿块物.临床上多见于肿块型或肿块性混合型肌性斜颈.
临床上对于肿块不明显,头部旋转活动基本正常,仅表现头部向一侧倾斜的小儿斜颈患者,要与临床上较少见的眼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及颈部肌肉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相鉴别.检查双眼是否有视力障碍及眼底黄斑和视网膜情况,以排除眼性因素引起的眼性斜颈;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以排除因脊柱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引起的骨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二种,在保守疗法中,以推拿治疗疗效最为满意,除极个别因病程较长,肿块大,质地硬,效果不佳外,一般都能取得较显著的疗效.在推拿治疗疗效不满意后,且畸形明显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