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ASD)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儿科先天性心脏病的10%,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居首位。继发孔型房缺是最常见的类型。本文主要总结了1997年9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应用双盘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123例≥15mm继发孔型ASD的病例。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继发孔型ASD,缺损直径≥15mm;共123例,其中男54例,女69例(男:女0.78:1);年龄2.7~18岁,平均(9.11±4.75)岁;体重12~92kg,平均(33.09±17.68 )kg。所有患儿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继发孔型ASD。所有患儿均经过详细术前谈话,充分交待介入治疗过程,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后安排手术。
2)方法
(1)超声心动检查 采用HP75O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胸检查测定ASD形态、部位、直径、数量;测量房间隔与主动脉根部、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二尖瓣环、三尖瓣环的距离,测量房间隔长度;除外肺静脉异位引流等不适合介入治疗的合并畸形。经胸超声图像不理想的采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或心腔内超声(ICE)帮助。ICE需术中增加一侧股静脉穿刺,经11F鞘送入ICE导管,该导管顶端带有超声探头。
(2)手术方法 年长儿采用局麻, 10岁以下采用基础麻醉,如果术中应用食管超声则采用全麻。ICE操作不需要全麻。穿刺右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计算肺-体循环血流量比,肺循环阻力。静脉推注肝素100U/kg,将0.035英寸(260cm)长钢丝通过房间交通送至左上肺静脉,导入球囊导管测量最大ASD 伸展直径,将注入球囊的混合造影剂抽出在体外卡尺测量缺损直径,按着TEE、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及测量尺直径参考选择封堵器,一般封堵器>球囊测量径1~2mm,如果与主动脉根部之间无房间隔缘,可大4~5 mm。选择适宜的封堵器,经输送鞘管送入左房, 输送至ASD处并在X线及超声导引下先打开封堵器左房侧伞,回撤至ASD左房侧,然后固定输送导丝,继续回撤鞘管打开封堵器右房侧伞,经超声及透视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ASD 左向右分流消失,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运动正常,冠状静脉窦及肺静脉血流正常,释放闭合器,撤出鞘管,加压包扎。术后肝素抗凝24h,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小儿剂量3~5mg/(kg.d),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d,术后3d内,1、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软件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
2、结果
1)心电图检查 术前心电图正常46例,完全及不完全右束支阻滞50例,右室肥厚11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 1例合并预激综合征,T波改变2例。心脏像C/T0.37~0.63(平均0.51±0.05)。
2)TTE及ICE检查 本组病例均经TTE检查,术中食管超声TEE1例,ICE8例,球囊测量53例。TTE测得ASD直径(15~34 )mm,平均(19.35±3.94)mm;房间隔最长径平均(45.5±7.5)mm;球囊测得ASD直径(20~38.5 )mm,平均(24.76±6.15 )mm;选择封堵器直径(18~40 )mm,平均(23.94±4.55 )mm。不同年龄ASD直径及封堵器大小比较见表一。主肺动脉压力(32.73±8.46)/(12.77±4.61)mmHg(1mmHg=0.133kpa),平均压(20.69±5.90) mmHg, Qp/Qs(2.84±2.39):1,全肺阻力165.60±133.60达因。秒/厘米5。经TTE检查,房间隔缺损距主动脉(3.56±1.37)mm, 距上腔静脉(10.44±4.87)mm,距下腔静脉(10.38±4.88)mm,距房顶(8.18±3.92)mm,距二尖瓣(9.22±2.66)mm。
3)治疗结果 123例患儿118例成功封堵ASD,成功率95.9%,117例为单孔ASD病例,6例为多孔ASD,其中2例伴有房间隔瘤, 1例(两个缺损孔之间距离为10mm)分别用14mm和10mm两个封堵器封堵,其余均应用单一封堵器封堵ASD。本组101例采用美国AGA公司的Amplatzer ASD封堵器,17例采用国产封堵器。 1例合并预激综合征,1例合并轻度肺动脉瓣狭窄(PS)。
封堵未成功的5例患儿,3例由于术中测量缺损过大,试堵失败,经开胸手术治疗;1例封堵器影响二尖瓣,引起轻到中度反流,收回封堵器,经开胸手术治疗;1例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术中应用球囊试堵,再测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考虑由梗阻性肺高压因素,放弃介入治疗,服药随诊。
4)术后24~72h心电图检查 1例术后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术前合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无改变;1例术前为预激综合征,术后无改变。
5)术后24~72h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除2例患者微量左向右分流外,余者房水平分流信号完全消失;术前室间隔运动同向、低平的分别占4.9%,20.3%,术后室间隔运动低平的仅占0.8%,右心容量负荷下降,三尖瓣反流由术前少至中量减至微量,反流流速下降,右心房室径较术前减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