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1,女,17岁,高考前查体发现心脏杂音2月余,为行微创治疗,住入我院心脏外科。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示:房缺为继发孔型,直径26mm*20mm,距下腔静脉残端6mm,主动脉侧无残端。科室讨论后,认为可以行改良经皮导管法(不需要X线引导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在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谷兴华副主任医师在我院“一站式”杂交手术室为患者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穿刺股静脉,在心脏超声的引导下,选用合适的国产房缺封堵器,一次封堵成功。整个手术过程未应用X线引导,手术操作用时仅为20分钟。患者2,男,16岁,房间隔缺损为继发孔型,直径27mm*22mm,距下腔静脉残端仅为4mm,同样采用改良导管法,封堵成功。术后第三天,复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和血常规,示:封堵器形态满意,无残余分流,二尖瓣和三尖瓣无反流,窦性心律。结果满意,均治愈出院。
房间隔缺损作为最常见的先心病之一,其治疗方式也最能体现心脏病微创治疗的发展动态,主要包括:经皮导管法介入封堵、外科微创经胸小切口介入封堵、腋下小切口修补、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全胸腔镜下修补、“达芬奇”全机器人下修补等。作为不需要体外循环的房缺介入封堵术,在全世界得以广泛应用。但是以上介入封堵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经皮导管法需要X线引导,医生和患者不可避免地受到X线损伤;外科微创法也不可避免地对患者造成切口、心脏的创伤。新开展的改良经皮导管法介入封堵术就是避免了传统导管法和外科微创法的以上主要缺点,是目前最好的介入封堵方法,即:不需要X线引导,完全在心脏超声的引导下,穿刺股静脉,完成手术。改良经皮导管法介入封堵术的原理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在以往之所以没有大量开展,一方面和医生的理念、操作习惯有关,另一方面对医生有一定要求,例如应具有较丰富的心脏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小切口介入封堵和导管法介入封堵的临床经验、心脏超声阅读能力、较强的导管和导丝操控手感以及一定的心脏解剖结构空间想象力。
相关文章